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于成龙全传(全2册)
字数: 8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孙东振,陶文冬
出版日期: 2022-10-01
商品条码: 978752121965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624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1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康熙皇帝:北抵天山,帷幄运筹能足食;南澄方岳,官箴洁己望安澜。山西于成龙:斯民保障。刑部尚书魏象枢:冰清玉洁两于公,名姓相同志亦同。文学家王士禛:卓荦于公,国之宝臣。天生伟人,媲周甫申。内阁学士郭棻:德才俊伟,气节挺拔,治行很好,古罕其俪。十载爱民县令三年救灾知州江宁百废俱兴下河风起云涌直隶恶霸丧胆御史铁面无私北征荒漠督粮总督大河安澜
内容简介
于成龙1638年出生于辽东盖州,后举家定居直隶京南固安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于成龙任乐亭县令、署理滦州,后历任通州知州、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两任直隶巡抚,两任河道总督,此外还担任过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兵部尚书等官职。在长达三十三年的宦海生涯中几度沉浮,他心怀黎民,利益百姓始终不渝,世有“廉能天下最”“本朝第一贤抚”赞誉。于成龙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叹赏和百姓爱戴。直隶曾经流传着很多与他有关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也以于成龙事略为素材,形成了侠义公案如《于公案》等作品。 《于成龙全传》利用《如山于公年谱》《清实录》和康熙朝人物奏稿、日记、诗集、古地图、各类地方志等上百种史料,务求传主于成龙及相关人物事迹均有史料支撑。于成龙担任直隶巡抚后,相关事迹发生时间大多可准确到天。本书通过大量搜集整理康熙朝“当事人”原始记载,力图优选还原历史,清晰说明历史发展脉络与人物事件内在逻辑。 《于成龙全传》可以让人们了解这位十年乐亭县令、三载抗震知州、富庶江南知府、两任直隶巡抚、远征漠北督运、呕心沥血治河的大清名臣的一生,去了解下河之争的始末、直隶扫黑除恶的铁面、远征大漠的困苦、兴修水利的艰辛。作品是一部史料扎实,言之有据的人物传记。
作者简介
孙东振,男,汉族,1966年5月生,河北固安人。河北省散文协会会员、廊坊历史文化学者。多篇散文、诗歌、戏剧特别是文史研究作品在报刊发表。2020年国家图书馆百家讲坛项目为其录制《于成龙治理永定河的历史功绩》教学视频并举办专题文化沙龙。陶文冬,男,汉族,1983年11月生,河北固安人。资深媒体人,专注于财经科技、历史文化领域研究。清代历史人物于成龙(振甲)第十一代族外孙,永定河文化研究院聘请专家,廊坊历史文化学者,首届于成龙历史文化研讨会发起人,古籍、方志收藏爱好者。
目录
《于成龙全传 上卷》
《
于成龙全传 下卷
》
摘要
一、青少年时代 兵荒马乱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关键时刻舍得自己。清瘦俊逸的年轻人心中充满悲悯。 明末清初,战乱频仍。中华民族再次经历血与火、刀与剑的磨难。 后金政权在北方崛起,马背上的民族与关内农耕文明对决,大明王朝逐步衰微,矛盾丛集,内外交困,积重难返。不甘心被饿死的陕西农民在李自成等人带领下揭竿而起,奋力一搏,如岩浆般喷薄而出纵横奔流,起义如火如荼,直至攻入京师建立了大顺政权。 局势之复杂古今罕见,生灵涂炭,血泪成河,真个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书的主人公于成龙就诞生在这样的年代。他成了明清改朝换代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度过的。青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于成龙对黎民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逐步形成了他同情百姓、利益苍生的民本思想,最终锻造出他那廉能刚强、戆直不阿的为政品德。 希望本书能在带您了解一代廉吏能臣于成龙生平的同时,带您领略他生命历程中的那些跌宕沉浮,了解清初直到康熙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样貌。 崇德三年(1638) 于成龙,清崇德三年七月五日生于辽东盖州。成年后,于成龙取字“振甲”,号“如山”。这是个大有深意的名字。 古人用“鲤鱼跳龙门”比喻飞黄腾达,鱼能“成龙”表示生命状态有了本质的飞跃,这是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振甲”这个字则承接成龙,更进一步,表示此龙非蛰龙,将会振甲飞腾而起;“如山”这个号则说龙体广大蜿蜒,“如山”般起伏,“如山”般稳重庄严,又能解“亢龙”之弊,稳得住。 纵观于成龙一生,办理治河事务在他宦海生涯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这兴许就和他的名字有关。古代皇帝任用官员时往往有意无意关注候选人姓名,康熙皇帝博览群书,在这个方面恐怕也不例外。尊敬的读者不妨在读书时留心体会。 据于成龙家族文献以及《如山于公年谱》记载,于成龙的曾祖父叫于大恩,世居辽东铁岭地区。于大恩有两个儿子,长子于彦隆,次子于彦海。于彦海就是于成龙的祖父。 于彦海的长子叫于国安,次子叫于国宁。于国安是于成龙的生身父亲。 于彦隆儿子于得水是于成龙的堂伯父。到后来,于得水成为于成龙的养父,过继的详细情况下文还会谈到,但无论如何,于得水深刻影响了于成龙的生命轨迹。 有个细节需要注意:民间传说中经常将于得水和于成龙混为一谈。有人认为“得水”是于成龙的字:鱼得到水才能成龙——仿佛顺理成章,但这是个很大的误会。对于成龙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亲属中,其养父于得水一定要排到前列:正是有于得水这样的养父,才使他“成龙”的机会比一般人更多。 历史不能假设,它是多重因素互相制约下形成力线的最终痕迹。偶然因素蕴含着绝对性结果的萌芽。 公元1631年,大凌河之战,明军败北,后金政权占领了辽东广大地区,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加快了。1636年,皇太极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国号“大清”。沿辽河一路南撤的于成龙家族在这一年进入辽东重镇盖州,无法通过水路退回关内的于氏家族只得暂居此地。 清崇德三年,于成龙在盖州出生。 清崇德五年(1640),松锦大战爆发,皇太极迁民于广宁军屯,用以充实补给,刚出生不久的于成龙随家从盖州迁徙至广宁卫闾阳,不久后编入汉军镶黄旗。 于成龙在离战争很近的地方度过了童年。 于成龙的生父于国安,戆直老实,以孝行闻名乡里,人们都说他是个忠厚长者。于国安的为人处世,特别是他对老人的孝顺给了于成龙深刻影响。时代大潮中的于国安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运。现在,他和他的家人成为随水波回旋荡漾漂向远方的一朵小小浮萍。 顺治元年(1644) 于成龙七岁。 清顺治元年,李自成大军攻克京师,明崇祯皇帝在万岁山(今景山)自缢身亡,大顺政权取代了明王朝。李自成随后派重兵围困山海关。清军联手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李自成。这次战役里,于成龙的叔叔于国宁在海战中阵亡。于国宁之子——于成龙堂弟于化龙此时尚在襁褓之中。于国安果断担负起抚养弟弟遗孤的重担。于成龙像个大人一样哭泣、哀悼阵亡的叔叔,一片孝心令人动容。 所有王朝在国家政权动荡之时,各路政治集团都会倾全力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普通百姓、普通士兵的生命则随时可能成为奠基的石子,没人敢肯定自己能活到明天。 悲剧经常在他周边发生。白花花的孝服,在风中飞卷的纸钱黑灰,撕心裂肺的哭喊,一切的一切,都给少年于成龙留下了痛苦回忆。杀戮、劫掠、病痛、死亡无时无刻不在侵袭普通百姓。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黑亮的眼睛充满迷茫与思索。这不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承担的。 顺治三年(1646) 于成龙九岁。 三月十七日,清廷批准了吏部右侍郎金之俊奏请,变通明进士授官制,力图“政体人情,俱得其平”:一甲进士外,二甲前五十名选部属,二甲后二十名及三甲前十名选中行评博,十一名至二十名选知州,二十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