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弦索乐舞 中国西南胡琴文化传承研究

弦索乐舞 中国西南胡琴文化传承研究

  • 字数: 4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516673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6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胡琴表演艺术为契机,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政策方针,整理并研究西南地区藏族、彝族、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胡琴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和传承融合现状,探索当代文化背景下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模式和发展潜能,展现“多元一体”胡琴文化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本书也是以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成果为基础和资源,是2018年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研究类重点项目“西南民族胡琴类弓弦乐器乐种沿革及传承现状研究”的成果之一。
本书所涉及的四种胡琴(藏弦胡、彝弦胡、牛腿琴、马骨胡)就分别来源于各自民族艺术中的弦子歌舞、说唱曲艺、侗族大歌、壮戏等乐种形式,汇集了声乐、器乐、舞蹈、文学、戏曲、美术、宗教等艺术或意识形态,蕴含着“歌、舞、诗”一体化的乐舞美学思想,这也契合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形成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少数民族胡琴的器乐化程度不高,在制作工艺、演奏技巧、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也导致它们在胡琴家族中的发展较为滞后。以二胡、板胡、京胡、高胡等为代表的胡琴“主流文化”受到重视并强势发展,而以马骨胡、藏弦胡、彝弦胡等为代表的胡琴“非主流文化”却相对弱势。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浸润,一些少数民族胡琴正随着艺人的老去面临失传的危险。一种乐器的消亡也往往预示着一个乐种、一项文化的消亡。基于上述原因,遂编撰此书。
目录
上篇中国西南胡琴文化传承文论
西南民族胡琴多形态的乐种类型
论胡琴艺术的多元性文化表达
藏弦胡的制作与改良
壮族、布依族的艺术瑰宝——马骨胡
四胡与藏弦胡之比较浅述
侗族牛腿琴的发展现状及保护策略
以藏族、彝族、侗族、壮族为例的少数民族音乐与乐器分析
西南民族胡琴多样性的演奏技法
诱惑与攀仿——技术统治论对胡琴艺术的影响
探寻传统民族器乐即兴演奏
音色卓异风格独特——巴塘弦子之演奏乐器“藏弦胡”
论侗族牛腿琴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
西南民族胡琴多路径的传承方式
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广义性传承——以国家艺术基金“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为例
循流求变,自铸新篇——以侗族、彝族聚居区为例的西部少数民族胡琴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初探
论侗族牛腿琴的传承与发展——以贵州黔东南侗族地区为例
民族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藏族弦子为例
师范院校实施传统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思索
藏弦胡的保护与传承
西南民族胡琴多角度的创作思维
论彝族三胡的风格特征与技法表现——以《阿细跳月》为例
二胡曲《噶卓》作品分析与创作构思
藏族音乐元素在二胡乐曲中的运用——以《赞歌》为例
壮族马骨胡作品《岜椎谣》音乐创作分析与演奏诠释
……
中篇国家艺术基金“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专家授课纪实
下篇胡琴文化田野实践
附录: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学员口述与访谈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