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为你读书

为你读书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江晓原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1484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你读书》讲述了有名文化学者、藏书人、书评人江晓原教授读书、评书、写书的历程。全书收录作者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章三十余篇,分为四辑,包括其读书的故事和体会、读书时的思考与疑问,以及他学术性质的书评和影评与鉴赏性质的评论。既有关于读书的方法论性质的分析,也展现了江晓原丰富而广博的阅读范围和专业的评鉴,以身作例,亲身示范,告诉读者如何读书,涉及世界历史地理、科幻影视作品、科学主义、中国古典文学、世界文学名著、文学批评等。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目录
自序
辑一读书的故事与体会
特殊时代的少年读书生活
大学和研究生时代的读书趣事
我的书房故事
少年惊艳《梅花谱》
读史者当有其图:《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当了巴比伦王室的见习巫觋——《巴比伦泥版楔形文书天文表》
寻找合适自己的读书方法
辑二读书时的思考与疑问
星际航行: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地球2.0?又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地球流浪之后:第三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里夫金的新世界观解决不了老问题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看未来——读《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
谁能只手评优劣,李杜曾经不入流——《唐人选唐诗十种》之业余统计学
怎样论证“孤篇岂能压全唐”?
辑三学术性质的书评和影评
《中国历史研究手册》审查报告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集”审读报告
《黄面志》中国影印版序
理查·伯顿译注《一千零一夜》中国影印版序
萨顿《科学史导论》中国影印版序
《知识大融通》:英勇游击队能不能征服世界?
从《雪国列车》看科幻中的反乌托邦传统
《银翼杀手2049》六大谜题:电影文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霍金的意义:上帝、外星人和世界的真实性
辑四鉴赏性质的评论
阿西莫夫:科幻、科普、神秘主义?
从《无限的清单》到《清明上河图》
里芬斯塔尔:影史奇人或纳粹余孽——《里芬斯塔尔回忆录》
灵魂伴侣对话:拷问还是双簧?
那部传说中的千年秘籍《医心方》
沉溺在白日梦中的小文人——《读书堂西征随笔》
一部奇书和一场虚惊——《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
多情才子竟西行:戈革其人其书
“金学名票”之《挑灯看剑话金庸》
《失控玩家》和“元宇宙”商业炒作的隐秘关系
宇宙学是一门科学——《宇宙小史》中译本序
摘要
     特殊时代的少年读书生活 有一次媒体采访,问我少年时的理想是什么。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我少年时浑浑噩噩,虽然比较早地喜欢上了读书,但是好像没有什么理想和抱负。后来努力回忆,想起我曾经有过一个“理想”,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经常读书,并且发表对所读之书的看法。那时我并不知道有“书评”此物,那时也没有“书评人”这样的角色。谁想到几十年后,这个算不上“理想”的“理想”,居然不知不觉在我身上实现了。 从繁体竖排版《西游记》开始 “”开始,文化惨遭浩劫,“封资修”(谓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也,此语现在中年以上之人皆耳熟能详,年轻人则或许要查字典矣)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文化,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成了“毒草”,皆在禁止阅读之列。求知欲旺盛的年轻人若要读书,只剩下小红书和鲁迅的书可读。许多人都谈过那时无书可读之苦。然而,那个时代还有另一番景象。 小时候我不是一个好学生,这是让我父亲最恼火的事情。那时候,我和绝大多数男孩一样对阅读并无爱好,我热衷的活动和其他小男孩并无不同—一打架、爬墙、逃课。有一次我们爬进了一个解放军的驻地,结果被发现遭到呵斥,不过这件事本身让我们几个小男孩都很有成就感,并因此消弭了遭到呵斥可能带来的沮丧。那时我因为课堂纪律不好,一周六天课,几乎总有四天会被老师关着,放学不让回家。我父亲那时是一位小学教师,虽然他工作的学校并不是我所上的那所小学,但两所学校相去不远——同一条马路上的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两所学校的教师经常在一起学习,所以班主任总有机会告我的状,这曾让我父亲恼火不已。 不过,让我那时的老师大伤脑筋的是,我的作业做得很好,考试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我学习差一点,老师应该不会那么恨我——纪律不好学习也不好,可以当反面教材;纪律不好学习却好,更让老师生气。 “”时我去了北京,当时十三四岁。那时候我姑母家大人都不在,就剩下比我小两岁的表弟——他后来成了复旦大学的教授,那时还只是十一二岁光景。后来,我们在重庆的姑母的孩子也来到北京。有一段时间,就是我们三个男孩一起过。那种生活有点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情形。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在北京的姑母家见到了“扫四旧”劫余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虽然竖排繁体字我以前从未见过,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将我紧紧吸引住,我连猜带蒙,看完上册时,已经自动认识了大部分繁体字(主要根据它们反复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位置),也习惯了竖排。看完《西游记》再看《三国演义》。正是这两部古典小说为我打开了最初的眼界,让我知道还有文学、历史的广阔天地。 几个月后,当我再回到上海时,我变得喜欢看书了。幸运的是,我在离开北京时从姑母家带回了《水浒》。除此之外,我开始在家里疯狂地找书来看。“”一开始,父亲所在小学的图书室就被封闭了,但父亲可以从保管图书的老师那里为我弄书。他弄来的多数是西方文学名著。我每看完一本,就赶紧再去换。我母亲是机关干部,“”前她负责机关图书室的购书工作,“”既起,图书室也被封闭,书就交她看管,于是她经常“监守自盗”,悄悄拿几本书回来给我看,看完后再去换。许多古典文学的人门书,如《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汉魏六朝赋选》之类,我就是这样读到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在那个时代她竟能辗转托人从越南买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当时她负责单位培训越南实习生的工作,由于许多越南人都能读中文,而且很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所以中国会向越南出口这些书籍。 那段日子经常是这样过的:我父母白天上班,我外婆在家,学校停课,我在家里翻箱倒柜到处找书。我甚至找到了表姐“”前用过的语文课本,她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有《打渔杀家》《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的选场,有《灌园叟晚逢仙女》这样的旧小说。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样的书已经很好看了。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