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

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

  • 字数: 9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 作者: (挪)达格·索尔斯塔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774360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挪威在世Z好的作家” “Z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挪威作家” 达格·索尔斯塔(Dag Solstad)生于1941,挪威小说家和戏剧家,目前已出版了近30本书,包括19部小说,作品被翻译成二十余种语言。代表作除了《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还有《羞涩与尊严》《安德森教授的夜晚》《阿曼德五世》《T.辛格》等。他的作品获得多项文学奖荣誉,包括被称为“小诺贝尔奖”的瑞典学院北欧文学奖,以及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布拉哥文学奖等,他也是专享三次获得挪威Z高文学奖项文学评论家奖的作家。 索尔斯塔的作品每部篇幅都不长,他的小说是长短句交织套叠的语言,不断地打破与尝试所有现有的文学形式,致力于描绘当代社会问题,直指人类存在的困境。挪威评论家阿内·法赛塔斯在《巴黎评论》的文章称索尔斯塔为“挪威Z伟大的在世作家”,“他是一位实验性作家,也是该国演员的最爱……在挪威,至少从80年代中期开始,索尔斯塔一直被视为文学价值的典范,也是叙事小说的黄金准则。” ★“一本不可思议的小说” 村上春树力荐并决定翻译推介 《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是索尔斯塔的代表作。讲述主角比约恩·汉森经历人生中种种令人失望的洗礼,最终制定了一个悲伤而荒谬滑稽的复仇计划。作家村上春树在日文版译后记中详述他阅读本书与决定翻译推介给日本读者的经过。他应挪威文学之家邀请在挪威住了一个月,中途去瑞典小旅行前发现带的书不够了,于是在奥斯陆机场找英文书,看到这本书名奇怪的书好奇买下,在飞行途中翻开后就被吸引住,并在旅途中读完,“我已经好久没这样忘我入迷地读一本小说了”。“他的写法和时代的流向或风尚,或文坛地位之类的都无关,接近是要追求自己的个人风格,他似乎就是属于这个类型的作家。他的风格,和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现代作家都不像,非常独特。”读完后他决定打破间接翻译的原则,自英文版翻译成日文,并热心撰写译后记推介给日本读者。 ★当代作家热爱的作家。简体中文版自挪威语直译,原汁原味呈现“索尔斯塔式”写作。 欧美当代作家从不吝惜表达对索尔斯塔作品的喜爱与推崇。语言独特的美国作家莉迪雅.戴维斯为了能直接阅读索尔斯塔作品原文,决定搬到北欧学习挪威语:“索尔斯塔将深刻的政治参与和不断创新的形式结合起来。他每部小说都会有出人意料的东西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到震惊。他充满活力的智慧让他的作品读起来愉悦并获得启发,无论是读挪威原文还是过去几年里的英译本都是如此。”挪威当代文学明星卡尔·奥维·克瑙斯高多次在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中提到索尔斯塔“在我这一生里,他一直是大作家”,并评论道:“他的语言是种新的老派优雅,散发着独特的光彩,无与伦比,充满活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称“我喜欢达格·索尔斯塔。他的作品有深度,也有‘空气’。” 《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是达格·索尔斯塔的作品首次出版简体中文版,由从事推广挪威文化相关工作多年的邹雯燕自挪威语直译,让这位备受尊崇的当代重要作家的作品原味呈现。简体版收录村上春树日文版译后记,陆智昌的装帧设计富有引人思考的细节,以这部不一般的“小书”带领读者踏入索尔斯塔独特的小说世界。
内容简介
8月底的一个早晨,税务官比约恩·汉森站在小镇孔斯贝格的火车站等他的儿子。他今年五十岁,离开蒂丽德·拉默斯已经四年了,这个女人也是十八年前年他决定追寻“偷来的快乐”,抛弃妻子和两岁的儿子从奥斯陆搬到孔斯贝格的理由。随着时间过去,这段关系终究枯萎消亡。多年未见的儿子因进入大学就读搬来与他同住,过去的缺憾似乎得到修补,但比约恩·汉森仍不满足。为了反抗生活的无意义,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来实现他的大写的“不”字。《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是一部真正的存在主义小说,用一种毫不妥协的方式展现了索尔斯塔所有的基本主题。“一部表明生活是不可能的小说,但没有一丝幽默,既不是黑色,也不是任何其他类型的幽默”。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达格•索尔斯塔(Dag Solstad),1941年生于挪威桑讷菲尤尔。索尔斯塔已出版近三十部作品,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是挪威专享三度获得挪威文学评论奖(Den norske Kritikerprisen for litteratur)的作家。索尔斯塔善于从生活细微处观察当代社会的疏离,直指一个世代的悲哀与失落。将本书翻译为日语的作家村上春树称这部作品 “因为它的独特而说不出话来。上了飞机开始看,实在太有趣,停不下来。”《几乎没有记忆》的作者莉迪亚•戴维斯也公开赞扬索尔斯塔的作品。作为挪威当代极具代表性的作家,索尔斯塔从不刻意对世人展现“北欧风情”,已届高龄的他仍不断挑战小说形式,长短语句段落交错出现,创造出迥异于其他作家的独特节奏。每部新书的题材都会成为关注焦点,引起热烈讨论。 译者简介 邹雯燕,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语专业。自2013年起从事推广挪威文化的相关工作,现已翻译出版十余部挪威儿童文学及当代文学作品。
目录
《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无目录
摘要
     “你知道吗,我来到这个城市接近是机缘巧合,它对我一直没有任何意义。我成为这里的税务官也纯粹是机缘巧合。但如果我没有在这里,我就会在另外一个地方,用同样的方式生活。但我不能和自己和解。我想到这个就会觉得很沮丧。”比约恩·汉森说。在对另外一个人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真的感觉自己的内心很受伤。“机缘巧合从来不能真正回答我的问题,”他接着说,“想想我要这么活一辈子,这是我的人生,但我接近没有靠近过我内心真正需要被听到、被看到的那条路。我会沉默地死去,这让我感到恐惧,一言不发,因为没有话可以说。”他说。他能听出自己说出的话里带着的绝望的情绪。他面对着另一个在社会里身居重要位置的,表现正常的人,而他其实只是个空壳。阳光透过孔斯贝格医院窗户上挂着的印着市政府图案的窗帘 !这让人晕眩的阳光照在窗框上。透明的玻璃镶嵌在四方的窗框里,每天被泡沫清洁一遍,那是这家安全的医院照亮我们这个社会的证明。他有点为自己说的话感到羞愧,一个五十岁的男人讨论死亡并不那么让人愉快,但他就是这么做了,大声,清晰地说了出来。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可以这么做,因为他的死亡会是一场灾难,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他从自己的人生跑道上一下子被拉走。可是像他这样刚满五十岁的人,死亡只是一个自然过程的终结, 不过是从统计数据上来说发生得有点早,于是人们都觉得自己只能接受它,不能抱怨。事已至此, 就继续向着自然的终点行进。但他还是表达着自己的沮丧,他不能不言不语地去死,哪怕对自己都不说。对此,他实在是难以忍受。 面对这一切希厄茨医生说了什么呢?其实没什么。他只是很兴奋地听着。他的手上做着各种检查,密封样本,然后把它们送去化验,拿到结果,约比约恩·汉森再来一趟医院,做更多新的检查。在这中间,比约恩·汉森会倾诉自己的感受,就好像他在和希厄茨医生见面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在那里,他或许坐着,或许站着,带着疏离而平淡的目光,时不时闪烁着透露出他很高兴有人会用这种方式走近他的讯息。现在他也会说起自己吸毒的问题,他总是说这是自己的命运。“这是我的宿命,”他会这么说,“想起来,做好任何事都不容易,哪怕是最日常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痛苦。奇怪的是,这种痛苦并不是在我做事情的时候,而是在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最后,希厄茨医生在给比约恩·汉森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没有发现他有任何问题。“你的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他说,“我可以向你保证。”他突然笑了出来。这是医生在给作为病人的比约恩·汉森宣布结论时候的坏习惯。一个被压抑住的笑容,这是比约恩·汉森不喜欢的,但他也接受了,因为这是希厄茨医生表现出的对他的巨大的信任。否则,他得时刻注意着不要透露出他的内在,他自己的生活是怎么过的,只有他自己,为了他自己,他对除了在看不见的血管中流动的那种让他陶醉舒缓的物质之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就这样,比约恩·汉森作为病人的角色结束了。他对医生表示了感谢,然后走出了医院。他感觉有些空虚,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但这些奇怪的见面已经翻篇了。 可是,希厄茨医生开始在私下拜访比约恩·汉森,去他的公寓。他经常是晚上来,往往那个时候他用药物的情况会比在办公室里更严重。他也不是太经常来,一周一次,或许更少。但他们的对话继续着。比约恩·汉森说自己,希厄茨医生说这是他自己的命运,他很高兴找到了一个自然而直接的词来说这件事情。希厄茨医生离开之后,比约恩·汉森会自言自语,把医生当作虚幻的谈话对象。他越来越注重用他之前说的那些话进行开放式的思考。有什么东西让他无法与这样的想法和平相处。他很焦躁。他不想这样子。他必须用一种方式证明,他不想这样子。于是他孵化了一个计划。一个疯狂的计划,他想在希厄茨医生下次来的时候和他说。 这个计划是要让他通过一个无法撤回的行为来真正实现自己的“不”,或是自己那个大写的“不要”,他现在开始这么叫它了。通过这个行为, 他想要扔掉所有能够后悔的机会,把自己余下的人生绑定在这专享的,疯狂的行动里。他非常期待把这一切告诉希厄茨医生,尤其是这个计划中还需要希厄茨医生的帮助,这会将他们两人绑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将他们两人逐渐成长的关系完成。所以,他期待着希厄茨医生的到来, 所以当他那天深夜终于按响门铃,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不在状态的时候,比约恩·汉森都能听出自己声音里回荡着的过度的热情:“啊,是你啊, 快进来,快进来。”希厄茨医生坐了下来,比约恩·汉森很快开始简明地解释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包含什么内容,比约恩准备做什么,有什么样的目的,希厄茨医生要怎么参与。但希厄茨立刻回答,自己不想参加,太冒险了。但希厄茨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他这个计划就实现不了。比约恩·汉森很惊讶医生如此负面的反应,这说明他把这件事情看作是“现实”,而并不是比约恩·汉森想象中的“想法”。而一个“想法”成为“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