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食见生活

食见生活

  • 字数: 13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继强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8619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资深美食达人李继强继《吃的智慧》后又一重磅力作!从美食技艺到美食方法,再到美食审美和精神的体现,从食入口,食话食说,更多是对世事的回味。愿你从中生发洞见生活的眼光,愿这种眼光能给我们多一点前行的力量和岁月静好的理由,也能让我们的生命迸发出自然真性的璀璨之光。★ 舌尖滋味的真切感受,美食背后的生活智慧。从美食的原点出发,用独有的视角,围绕美食的日常和热点问题,通过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吃事发问和思考,从生活的高度审视美食的点点滴滴。通过对美味的真切感知,让我们不仅有了对美味纵情的享受,更能从中修炼生活的本心,洞见生活的真谛。★ 田天、林木、彭子诚、李敬白等联袂推荐!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从食物本身出发,通过对吃的体味、发问、反思、引导人们从美食里生发对美好生活的感悟,脍炙人口,难能可贵,实属不多见的一本美食文化美书!★ 双封设计,双色印刷,裸脊精装,内文采用绿色护眼纸,随书附赠精美书签1枚!本书以新颖的双色印刷,手绘插图,契合着从美食中找到幸福的二次元,更寓意我们坚守传统的手工匠心,去发现我们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内容简介
舌尖滋味的真切感受,美食背后的生活智慧吃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大事。美味因生活相伴而趣味横生,生活因美食和情感镶嵌而丰富多彩。本书在着力回答“为什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这一饮食观点时,用风趣轻松的笔调,在看似谈吃中,引领读者从美食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剖析美食背后蕴含的生活智慧。作者以其丰富的专业背景和经历,凭着自己对美食的理解和热爱,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独到的眼光,把自己在生活中与美食发生的种种好玩的东西,通过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呈现,努力找寻生活的意义和美好。《食见生活》,以食育人,以食滋养生活,种种讲述,直指“会吃才会生活”这一大道至简的生活智慧。
作者简介
李继强美食文化传播人,烹饪高级技师,湖北楚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汉大学商学院客座和合一领袖学院客座教授,网易号美食领域黄V创作者。在全国知名讲坛做过多场讲座,听众达数十万人。出版的饮食文化畅销书《吃的智慧?食亦有知味犹长》六次印刷,获当当网好书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好书推荐。倡导“会吃才会生活”,相信生活因美食而美好。
目录
   食色,性也 002

吃是认识美的开始 007

吃的慎重其事 012

美味总在一见钟情时 017

饭、粥、面的寄托 022

吃会透露出你的性格 027

茶食的原心 032

绽放生命的滋味 038

新老知味好时光 043

未来已来的火星食物 049

活着和活好 054

越吃越精的鱼 062

欲罢不能来吃虾 068

豆腐情思 073

把雪橇滑到锅里去 078

燕鲍翅的生活观 082

“值那一死”吃河豚 088

烟火气里味更浓 093

人生总得“酱”一回 099

“手握寿司”说日料 105

洋葱的美味都是技法给的 111

美酒佳肴万千味 116

中国胃在欧洲的“自由吃” 122

饕餮盛宴难俱陈 128

生活不过一饭一蔬 136

出品和人品 142

从嫩到老的成熟 148

生活的“麻烦观” 153

搭配是一种态度 158

慢慢吃饭也是一种浪漫 164

鸡汤的力量 170

美食的雅和俗 175

吃的奢侈 181

吃相好看不难堪 187

小吃里的大修养 193

幸福得升天的美味 200

食趣 204

食尚的舌尖体 209

好吃不妨叫出来 215

美妙的融合菜 219

蛋的造化 224

厨艺的PK 228

尴尬的吃 232

穿过泪眼的美食 237

当馋猫遇上“馋猫” 242

香和臭的畅想曲 247

青年餐厅的菜谱 251

人生的“见食”(代跋) 255
摘要
     食色,性也 这是个看起来就会激发荷尔蒙的话题。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中孟子与告子的辩论。告子日:“食色,性也。”告子认为,人,生而为性,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都是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或不善。而孔子在《礼记》中讲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则倡导以礼来教化和约束人的行为,所以食和性实际上也是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 有名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首当其冲的生理需求中就包含了食和性。弗洛伊德认为性囊括几乎所有追求快乐或获得满足的冲动。按照广义的理解,性欲从人一出生起就开始起作用,而不是到青春期才产生。可以说食和色代表的食欲和性欲,伴随着人的一生。人们从咿呀学语开始的食欲需求,到青春岁月的性欲萌生,再到晚年光景的落寞,人的一生仿佛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食欲、性欲释放和控制的身心斗争。 “食色,性也”,食和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趣的是,当人感到饥饿的时候,身体血糖降低,大脑神经就会发出要吃东西的信号。而人有了荷尔蒙的刺激,就会有性反应,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近期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人在选择食或性的时候,肯定是先解决“食”的问题,而人一旦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触发肠道营养特异性神经肽激素的释放,就会优先求爱的欲望而不是食欲。人们常说的“饱暖思淫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为了生存必然要吃,生命的延续必然有性。食和色是人类的基本追求,人类由杂交、群婚到一夫一妻制这个过程说明,人的性的观念是不断变化的,并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文明进步的需要。食物也是一样,食物的品种、烹调方法和饮食观念也是在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能穿越时空,虽然同样具有食和色的本能,但食和色因文化背景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对食和色的味道和感受也会大为不同。比如,如果你穿越到秦朝,你对说:“打尖①!来碗西红柿鸡蛋面。”可能会不知所云,因为面条要到宋朝才有,而南美洲的西红柿明朝末年才传到中原。 人对美食的渴求,就像对爱情的渴望一样强烈。 鲜辣的过桥米线里有爱恋的故事,香甜苦醇的提拉米苏里有爱情的味道,气味相投的芹菜香干中也有夫妻的情怀。人们把一道道美食和情爱相连,爱情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好,甜蜜幸福也罢,爱情的味道在舌尖绽放,那种食和性的暗示,定能唤醒味蕾,一吃就能触动你柔软的内心。有人用嫩豆腐来形容妙龄女郎,用调味不和谐的味道比喻香粉涂饰太多的作态女人。《金瓶梅》里,“食”比“色”写得更勾魂。比如,干蒸劈晒鸡、油炸烧骨、银苗豆芽菜、春不老炒冬笋、黄芽韭和海蛰、馅饼、玫瑰饼、果馅椒盐金饼、丁皮饼、糖薄脆、香茶桂花饼、玫瑰八仙糕……据说书里共提到100多种菜肴。 食色,性也,食和性是天性的自然释放。美国作家伊莎贝尔断言:“食欲与性欲,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推动力。”食色,性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彰显着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在爱情和美食面前,人性会爆发出那份坦诚自我、欲罢不能的真性。爱情可能会枯萎,而食欲,只要是健康的人,都会伴随一生。性的压力会导致懊恼、郁闷、焦虑,但不至于要命,但吃不饱却是会要命的。有趣的是,人在食上更容易“喜旧厌新”,而在性上可能会偏向“喜新厌旧”。 贾平凹先生曾说:“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到了尽头。”说明人有食欲和性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人不仅有欲望,更有伴随欲望的理性,理性是社会道德和文化规范的积淀。“欲不可绝,欲当则理。”欲望的激发,如奔腾的江河,如不加以合理约束,会把自己带入痛苦的深渊。P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