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导读(2022)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导读(2022)

  • 字数: 4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92223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ZUI宝贵的财富。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预防是ZUI经济ZUI有效的健康策略。 ★药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使用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更好的健康效果改善的交叉学科。制定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至关重要。国家有关决策部门越来越明确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基本卫生制度、全民医保制度、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药品价格谈判的重要内容,在基本药物遴选调整中纳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国家医疗保障局明确指出“对同类药品按照药物经济学原则进行比较,优先选择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品种”。展望未来,药物经济学在“健康中国2030”和深化国家医改中的科学评价作用必将越发重要。 ★第一,作为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中英双语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导读,其紧扣《指南》。对《指南》提出的关键研究设计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对《指南》提出的一些重要建议进行讨论,使读者能够更好理解《指南》所介绍的研究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第二,作为《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中英双语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导读,其细化方法对比与讨论。对《指南》针对同一研究问题的不同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比较和讨论,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相关方法的理解。读者可参考本导读的讨论内容选择适宜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更科学地解决实际研究问题。 ★第三,作为《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中英双语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导读,其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在细化《指南》提出的操作规范和建议的同时,结合既往研究经验和本领域全新研究进展,对相关理论及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这有助于读者开拓更广泛、更前沿的研究视野,推动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发展。 ★第四,作为《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中英双语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导读,其精选案例。根据《指南》提出的研究方法,从药物经济学领域的中外主流期刊中精选全新的高质量研究案例,使读者通过案例深入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内容简介
药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使用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优选的健康效果改善的交叉学科。制定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至关重要。国家有关决策部门越来越明确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基本卫生制度、全民医保制度、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药品价格谈判的重要内容,在基本药物遴选调整中纳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国家医疗保障局明确指出“对同类药品按照药物经济学原则进行比较,优先选择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品种”。展望未来,药物经济学在“健康中国2030”和深化国家医改中的科学评价作用必将越发重要。 本作品为《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中英双语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导读,具有如下四大特点: 第一,紧扣《指南》。对《指南》提出的关键研究设计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对《指南》提出的一些重要建议进行讨论,使读者能够更好理解《指南》所介绍的研究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第二,细化方法对比与讨论。对《指南》针对同一研究问题的不同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比较和讨论,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相关方法的理解。读者可参考本导读的讨论内容选择适宜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更科学地解决实际研究问题。 第三,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在细化《指南》提出的操作规范和建议的同时,结合既往研究经验和本领域近期新研究进展,对相关理论及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这有助于读者开拓更广泛、更前沿的研究视野,推动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发展。 第四,精选案例。根据《指南》提出的研究方法,从药物经济学领域的中外主流期刊中精选近期新的高质量研究案例,使读者通过案例深入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作者简介
刘国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 晶,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卫生事业与药事管理专业教授,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谢 锋,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临床流行病和生物统计系教授,麦克马斯特大学卫生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心教授 孙 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国家药监局海南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洪超,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官海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药学部药师,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学者,北京健康促进会医药经济与综合评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目录
指南1导读 研究问题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3 研究角度
1.4 目标人群
1.5 干预措施及对照选择
案例一 卡博替尼和凡德他尼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的经济学评价
案例二 阿伐曲泊帕和鲁索曲泊帕治疗需手术的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指南2导读 研究设计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假定
2.3 样本量
2.4 研究时限
案例一 基于PCT研究个体水平数据的 案例 案例二 基于回顾性研究个体水平数据的案例
指南3 导读 成 本
3.1 成本确认
3.2 成本测量
3.3 成本估值
案例一 基于人群的疾病成本研究 案例
案例二 替沙仑塞(Tisagenlecleucel)成本-效果分析中的成本计算
指南4导读 贴 现
案例一 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压控制的成本-效果分析
指南5导读 健康产出
5.1 疗效或效果
5.2 效用
5.3 效益
案例一 托法替布治疗中国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成本-效用分析
案例二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法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效用值测量
指南6导读 评价方法
6.1 评价类型
6.2 增量分析
案例一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越南1型和6型慢性丙型肝炎的成本-效用分析
指南7导读 模型分析
7.1 模型问题的描述
7.2 模型类型的选择
7.3 模型结构构建
7.4 模型参数来源
7.5 模型假设
7.6 模型验证
7.7 模型透明度
7.8 模型本土化与模型改编
指南8导读 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8.1 差异性分析
8.2 不确定性分析的对象
8.3 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及结果展示
8.4 信息价值分析
案例一 塞利尼索、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三联方案(XVd)对比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V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成本-效果分析
指南9导读 公平性
9.1 分析过程中的公平性
9.2 研究结果应用中的公平性
9.3 公平性的分析方法
案例一 考虑社会经济不平等分析的案例
案例二三种公平性分析方法的案例
指南10导读 外推性
10.1 外推过程中的问题
10.2 外推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案例一 基于模型的经济性评价的外推
案例二 基于净货币效益分析的外推
……

摘要
     开展一项药物经济学评价之前,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确所要探索的研究问题。明确界定研究问题将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各个步骤产生重要影响,比如研究设计的类型、评价方法的选择、研究范围的确定等,而且也将影响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理解。《指南》中指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研究问题,包括研究背景(background)、研究目的与问题(objectivesandquestions)、研究角度(perspective)、目标人群(targetpopulation)、干预措施及对照选择(interventionsandcomparators)等。 1.1研究背景 全面而专业地把握研究背景,对于研究者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至关重要。药物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该类研究往往需要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生物统计学、循证医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研究背景相关信息的全面把握,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确定研究问题的重点和范围、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研究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同时有助于读者对研究问题意义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研究者需要提供的研究背景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其经济负担、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药物与非药物)及其疗效与安全性、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对治疗方案的推荐,以及全球范围内相关干预措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现状等。 流行病学概况通常包括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等流行病学负担及其特点、疾病对患者健康和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经济负担等,主要用于揭示开展该类疾病相关的经济学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干预措施及其疗效与安全性主要介绍目前医疗实践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以及新方法在该治疗领域的进展情况等,为评价方案的选择以及后续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对治疗方案的推荐主要包括干预措施的适用人群、用法用量以及推荐级别等,体现干预措施在疾病诊疗中的地位,为选择对照方案提供一定参考。药物经济学评价现状主要包括该类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学特点,以及对某几种具体干预方案经济性评价的结果等,为后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以及本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依据。对于这些背景信息,研究者应当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该领域经济学评价的现状,有必要全面检索现有的文献,完成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有助于研究者掌握已有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局限性,以及与现实决策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引申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ncer,MTC)治疗药物的经济学评价中,需要提供的背景信息至少应当包括:MTC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分类或分型、MTC主要治疗措施及其特点、MTC药物经济学评价现状,以及开展MTC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意义等(具体参见本章案例一)。 1.2研究目的与问题 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通常包含成本-产出分析(cost-outcomeanalysis)和预算影响分析等主要内容,也可以涉及疾病经济负担等研究。 成本-产出分析的研究目的是在一定研究角度下,评价某种医疗干预措施与对照措施相比,在达到某项健康目标时的经济性差异,常见的方法有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最小成本分析等。预算影响分析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一定研究角度下,在资金或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测算纳入新的医疗干预措施将对某个系统(比如国家、地区的医保目录或医疗相关部门的报销清单等)费用支出产生的影响(Sullivanetal.,2014)。 研究目的除了应与不同的研究类型相对应,还应当与实际卫生事务决策中潜在的证据使用者(targetaudience)和具体卫生事务决策问题相对应。例如,某项药物经济学研究可能是为了掌握某种药物与其竞争产品相比的经济性差异的证据,该证据预期主要用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调整药品报销目录使用。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问题可按PICOTS六要素构建,即将研究问题拆分为:P(population/patients/participants),即表示干预措施的实施对象,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所患疾病类型或有无合并症等;I(intervention),即表示待评价的干预措施,包括剂型剂量等;C(comparator),即表示能够替代待评价干预措施而成为治疗备选方案的措施;O(outcomes),即表示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表示;T(timehorizon),即表示研究时限;S(studydesign),即表示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设计类型。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两种减量治疗策略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干预措施为先减少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摄入、再减少常规抗风湿药物的摄入,对照措施为先减少常规抗风湿药摄入、再减少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摄入,评价指标为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增量净货币收益,研究期限为两年治疗期,研究设计为在临床试验中加载药物经济学评价(Mulligen,2020)。 1.3研究角度 1.3.1研究角度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药物经济学中的研究角度(perspective)是指该研究在评价成本和产出时的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