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第3卷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第3卷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张祥龙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786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四卷本)是张祥龙先生关于儒家哲学史四次讲座稿的汇总,即:1、《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2、《从<春秋>到<荀子>》3、《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4、《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在这一系列讲座中,张祥龙先生以现象学的方式对从先秦到晚明的儒家哲学发展历程做了系统的重新阐释,既是现象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创造性再阐释,开启了中国古典哲学进入现代哲学话语的新可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本书是第三卷,主要讨论了从秦汉起头的儒家哲理在重大历史阶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以及儒家如何应对它们。
作者简介
张祥龙,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已退休),曾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任教。研究方向:现象学、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已出版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家与孝》等。译作:《致死的疾病》(与他人合译)、《精神的婚恋》。
目录
开篇辞
第一讲 秦朝与法家的盛灭:华夏文化与哲理的历史拐点
第一节 秦政的人事来源
第二节 秦政的思想来源——《韩非子》(上):奸蔽无处不在
第三节 秦政的思想来源——《韩非子》(下):如何烛奸去蔽?
第四节 秦朝覆灭的关键人物:李斯和赵高
第二讲 秦灭汉兴的哲理效应
第一节 秦之兴旺与士人之绝望
第二节 “秦灭”造就的千古良机:反秦乃汉文化与哲理之源
第三节 秦的灭亡带走了哪些哲理的成功机会?
第四节 反秦兴汉成就了什么哲理与政治?
第三讲 董仲舒的哲理与儒家历史主导的形成(一):过秦、天人相与、元时、改制
第一节 “过秦”的含义何在?
第二节 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一):天人相与之际
第三节 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二):元深天端之时义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