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身心修炼 儒家传统的功夫论

身心修炼 儒家传统的功夫论

  • 字数: 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 彭国翔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783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儒家传统的中心议题是“成人”和“如何成人”。“成人”,即成为具有高度智慧去面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生和宇宙的理想人格。“如何成人”,则是成为那种理想人格的种种方法。而对于“如何成人”的反省和思考所形成的理论,用儒学自身的术语来说,便是“功夫论”。“功夫论”是儒家传统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古往今来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对“功夫论”都有各自的阐发。本书即是在一个中西比较的广阔视野之中,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对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专题考察。
本书不仅在总体上将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一般特征概括为“身心修炼”,指出这种“身心修炼”具有身心交关、不脱离日常生活以及以道德意识、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中心这样的特点,更是通过对儒学历史不同时代最重要的人物、思潮和问题所各自彰显的功夫论的个案考察,尽可能展示了作为身心修炼的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丰富内涵。上起先秦,下迄清代,涵盖了儒学传统的主要历史阶段。既分别探讨了先秦、汉代和宋明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子、阳明和阳明后学如王龙溪等人,也有像鲜为人知却颇能代表清代中后期广大士人阶层的汪霦原,还有对诸如儒家静坐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对于整个儒学传统而言,本书的考察既见“林”的整体,更通过在林中的穿梭往来,以见林中诸“木”的种种细致和曲折。
作者简介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学衡(原马一浮)国际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及世界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访问学者和研究员。曾获“北半球国家与文化克鲁格讲席”(Kluge Chair in Countries and Cultures of the North)、2009年度“贝塞尔研究奖”(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儒家传统的身心修炼及其治疗意义
——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传统为参照
一、引言
二、理解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另一种角度
三、儒家修身传统的身体向度
四、以日常生活为身心修炼
五、儒家身心修炼的治疗意义
第二章作为身心修炼的礼仪实践
——以《论语·乡党》篇为例
一、引言
二、礼仪实践与日常生活的一体性
三、作为身心修炼的礼仪实践
四、“时”:礼仪实践的境遇性原则
五、结语
第三章“尽心”与“养气”
——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61
一、引言
二、“大人”与“大丈夫”:功夫实践指向的理想人格
(一)大人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