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老的传说 张名河歌词作品研讨文集

不老的传说 张名河歌词作品研讨文集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2006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74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张名河的作品语言质朴平实,情感真挚深沉,始终追寻着“使用群众熟悉的语言、抒写百姓喜爱的语言、创造人民佩服的语言”之语体语境的至高境界,体现着人民至上的理想追求。——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宋小明张名河的歌词创作讲究用情,在情感的层层推进之中,呈现出的是词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光明网客户端 2021-11-28 通讯员 覃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内容简介
这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音乐家协会选编的有名歌词作家张名河的作品研讨文集。张名河是中国有名词作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全国《词刊》编委,广西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担任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辽宁音乐文学学会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等职。书中收入了国内作词和作曲的研究专家对他的创作风格、语言特色以及取得的成绩等的评论和研究。
作者简介
广西音乐家协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下属的专业协会,原称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分会,成立于1958年10月,1999年7月改为现名。1950年广西省文联筹委会在南宁成立,设文学、音乐等四个业务工作委员会。1958年10月召开全区第一次音乐工作者代表会,宣布成立。
目录
贺信(代序)
此生只为艺术痴 晨枫
旷达胸襟,俊美词章 魏德泮
站在歌词很好的杰出词作家 晓丹
美的巡礼 吴善翎
恰巧而妙,情切致美 李丽 金沙
水一上路就成了河 红雨
品濯清涟,妙笔生花 向晓钟
一条流淌在空中的河流 容本镇
长长的河 黄朝瑞
张家溜溜的大哥 张仁胜
此物最相思 常剑钧
浅谈张名河歌词创作的强大力与时尚感 王建平
成功,靠底蕴胜出 梁绍武
曲者眼中的歌词 唐力
纯粹与经典 宋安群
……

摘要
     1 此生只为艺术痴 ——张名河歌词艺术简评 晨 枫 也许是由于我一向这样固执地认为,任何一位作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只能存在于他(她)所创作的作品或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中,也就是说,只有存活在时代与历史视域中的艺术作品,才能赋予作者以生命的永恒,舍此,则任何方式的人为炒作、吹捧、褒扬,只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逢场作戏而已。所以,当包括《美丽的传说——张名河歌词选》、《结伴词林——张名河说词文选》与《茉莉花——张名河音乐剧作选》在内的三卷本作品选静静地置放在我的案头时,也以沉甸甸的分量压在我的心头。我明白,这是名河犹如春蚕吐丝般毕生为之辛勤付出所结出的茧子,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此时,我顿觉过去曾为他的集子写过几篇文字大为失色,便不由自主地萌发了重开新篇的念头。 名河小我两岁,我们应属同龄之人。蹊跷的是我们都是十七岁在各自的高中时期发表过处女作,又同在 1964 年走出大学校门。只是,我是从大西北的黄河之滨走到了北京,他则从三湘四水之畔走到了东北,后又南下广西。几十年来,作为同行的我们,除了他是编辑我是作者的以文会友和几次开会的匆促相逢之外,彼此从未有过促膝相谈的机缘。但“知音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正是这种深藏心的灵犀,让我还是决定将名河和他的作品置于当今我国歌词艺术家的坐标系上,冒昧阐述一些个人的心理体悟,以求教于名河与他作品的接受群体。身在“专业”之外造就的不凡业绩至少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活跃在我国当代的歌词艺术领域里的歌词艺术家群体,大致分布着三大营垒:一类是从战争年代起到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延续了几十年的、在各级文艺演出团体从事文学创作的专业作家。这部分人虽则人数并不算多,但却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属于支撑我国内地歌词创作大厦的栋梁。他们拥有国家给予的俸禄,创作属于他们的职务范围,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文学创作人员,他们至少享有本团体为自己的作品谱曲、编曲、乐队伴奏以及排练演唱的完整资源,这使得他们可以以此为据,进一步通过在社会主流媒体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可以说,在歌词创作这一行业里,这一部分专业作家是一批得天独厚的天之骄子,熟悉演艺界的大约都对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作家的名字和作品不会陌生。另一类是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不久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壮大的一些供职于大都市音像出版部门的职业作家营垒,这个营垒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商业文化的兴隆而被催生出来的。他们同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繁盛于上海的流行歌曲作者群体生存状态大有相似之处。但若同上述专业作家群体相 比,由于没有国家供养的优厚条件,就只能以市场为依托,依靠商业化运作方式销售自己的歌曲产品为生,因而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但他们中的一些作家凭借其传播度甚为广泛的作品,同样在歌曲消费市场上赢得了尚佳的口碑和受众的青睐,其中有的成为知名的代表性人物。 除了以上两类之外还有一个营垒,那就是由供职于各个不同行业、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歌词创作的作者构成的业余作者群体。对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其优势在于,各自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职业,使得创作并不同他们的生存直接关联,因而多是以爱好为主,并没有多少压力。但由于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职业庞杂,每个人的学养、修养也良莠不齐,在歌曲这门融歌诗、谱曲、编曲、演唱、录制、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生产中所处的单打独奏的被动地位却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中的极少数出类拔萃者,其名作等身的赫赫业绩却足以令其光耀于当代歌坛与词坛,这一点又是无可否认的。还有必要强调的是,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改革不断深化的全球的趋势考察,正是这个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潜在能量,随着时代的变化、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现代科技对于艺术产生的影响,可以预料,这一群体势必会同“专业”群体在此消彼长中赢得更加宽阔的发展前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