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非民间人文交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非民间人文交流

  • 字数: 11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赵雅婷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076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文交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与政治安全合作和经贸合作并列的三大对外政策支柱之一。有效的人文交流可显著改善双边关系,促进民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赋予人文交流更加重要的意义。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非交往全面提速,中非合作全面深化。与当前火热的中非政治往来、经贸关系相比,中非间的人文交流相对滞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中非人文交流主要由中国政府牵头,自上而下的开展。民间人文交流则更加零散,多伴生于经济活动中。受新冠疫情冲击,国际航班缩减、跨境旅行受限,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诸多活动亦受负面影响。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虽存在诸多问题与发展障碍,但从长远看,积极推进人文交流是中非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本书在国际关系领域内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对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概念、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此后按照组织类,即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民众类,即知识界和华人华侨的大致划分,对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进行全面梳理,并总结与参考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可行对策。
作者简介
   赵雅婷,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 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07—201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关系学院,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2014年9月—2015年6月受 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于2017年6月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 关系、非洲发展问题,侧重中非关系、欧非关系以及 对非援助研究。出版专著《21世纪欧盟对非洲援助的政治导向研究》、 智库报告《欧盟对非洲政策研究》,在《教学与研究》《 论坛》《当代世界》《中东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多项 社科基金项目及部委交办课题。
目录
   一 中非民间人文交流:概念、现状与问题
(一)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概念界定
(二)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现状与特征
(三)当前中非民间人文交流存在的问题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学理分析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理论基础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推进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理念与指导原则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推进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意义
三 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营利性组织
(一)参与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营利性组织作用、现状与问题
(二)世界范围内他国具体做法
(三)推进营利性组织之间人文交流的相关对策
四 中非民间人文交流:非营利性组织
(一)参与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非营利性组织的现状
(二)参与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三)推进非营利性组织之间人文交流的相关对策
五 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知识界
(一)中非民间人文交流中知识界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二)世界范围内他国的相关做法
(三)推进中非知识界开展民间人文交流的建议
六 中非民间人文交流:华人华侨
(一)非洲华人华侨的群体特征及面临问题
(二)华侨华人在推进中非民间人文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三)促进华侨华人发挥更佳作用的对策建议
七 推进中非民间人文交流之对策总结
(一)改善组织类人文交流的建议
(二)改善民众类人文交流的建议
(三)民间人文交流与中非关系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