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融周期

金融周期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英)彼得·奥本海默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444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如何深入理解市场周期是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作者总结自己对股票市场多年的研究经验,帮助读者在诡谲变幻的股票市场把握优质投资、践行“长期主义”、获取投资收益。本书详细解读了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类投资周期,以美国、日本、欧洲市场为例,深入分析了牛熊的本质、成因与驱动因素,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深层见解。
内容简介
《金融周期》探讨了金融市场的周期模式、驱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对投资机会的影响和推动,帮助读者理解不同类型的周期以及周期不同阶段的本质、特征和触发条件,理性预测市场的未来表现,做出明智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决策。 作者彼得·奥本海默作为高盛集团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根据个人在行业内近40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在《金融周期》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各类投资周期的历史表现,从多方面讨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周期的变化与意义,阐述内容包括: ·过去100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周期、趋势与危机; ·股市周期的四个阶段; ·周期中影响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 ·投资者情绪、心理和行为对金融和经济周期的影响; ·不同持有策略可能带来的投资回报; ·熊市和牛市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如何识别泡沫和周期拐点的信号…… 《金融周期》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投资见解,能够为投资者开拓理解未来的角度与思路。同时,本书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框架,以帮助投资者评估投资周期中的风险和潜在回报。
作者简介

彼得·奥本海默 高盛集团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拥有近40年股票研究分析师的工作经验,曾被P博新闻社誉为“股票教父”。

目录
前言
概述
第一部分 来自过去的经验:周期是什么?什么驱动了周期?
第一章 在大环境下把握周期
第二章 长期回报
不同持有期的回报
风险回报和股权风险溢价
股息的力量
影响投资者回报的因素
市场时机
股票与债券的估值和回报
第三章 股市周期
股市周期的四个阶段
投资周期内的微型周期
周期与债券收益率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资产回报周期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资产表现
投资周期不同阶段的资产表现
债券收益率变化对股票的影响
周期时点:越早越好
调整速度:越慢越好
收益率水平:越低越好
股票与债券之间的结构性变化
第五章 行业、公司与周期
不同行业与周期的关系
周期性公司与防御性公司
价值型公司与成长型公司
价值型/成长型股票及其久期

第二部分 牛市与熊市:什么引发了牛熊?投资者需要关注什么?
第六章 熊市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熊市并非一模一样
周期性熊市
事件驱动型熊市
结构性熊市
降息与结构性熊市
价格冲击
对“新时代”的信念
高负债水平
领导股渐失领先地位
高波动性
熊市与企业利润的关系
熊市特征总结
定义金融危机:特殊的结构性熊市
寻找预示熊市风险的指标
熊市前的典型表现
熊市预测系统
第七章 牛市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超级周期” :长期牛市
1945—1968:战后的繁荣
1982—2000:通货紧缩的开始
2009年以后;量化宽松与 “大稳健”
周期性牛市
牛市持续时间
无趋势牛市
第八章 膨胀的泡沫:过度的迹象
惊人的上涨与崩溃
对“新时代”的信念……这次不一样了
放松管制与金融创新
宽松的信贷
新的估值方法
会计丑闻

第三部分 对未来的启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化与意义
第九章 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周期
金融危机的三次浪潮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显著差距
流动性浪潮掀起了每一艘船
“超级回报”的驱动因素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全球增长预期的下降趋势
失业率下降,就业率上升
利润率上升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下降
科技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增长与价值之间的鸿沟
日本的教训
第十章 零利率:超低债券收益率的影响
零利率与股票估值
零利率与增长预期
由零利率倒推未来增长率
零利率与人口统计
零利率与风险资产偏好
第十一章 科技与周期
科技的崛起与历史的对照
印刷机与第一次大数据革命
铁路革命与基础互联设施
电力和石油推动了20世纪的发展
技术:颠覆与适应
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周期
科技股与科技行业的主导地位还能持续多久?
估值会涨到多高?
市值能有多大?
科技的赢家与输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
摘要

     第一章 在大环境下把握周期 1985 年,我在位于伦敦金融城的一家股票经纪公司Greenwells &Co 做实习生时,与其他刚毕业的新员工一起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当时的许多操作方法可能与过去几十年差不多。政府的金边证券经纪人仍然戴着大礼帽,而距离第一批女性入选交易所会员也不过12 年。我的一个同学因为穿着棕色的鞋子出现而被嘲笑,然后被打发回家换衣服。所谓“蓝色纽扣”——初级经纪人或场内经纪助理——会在各个“股票经纪商”(做市商)的席位前走动,询问他们对股票的报价,把价格写在纸上,然后把报价带到交易大厅后面的股票交易清算室,将报价写在一张大板子上面。当经纪公司的销售人员接到订单时,交易大厅里的“蓝色纽扣”能够给出一个Z新的买卖估价。 经过初步培训,我加入了格林威尔斯研究部门的经济团队。初级研究员的任务之一就是搜集Z新发布的数据。这项工作需要亲自前往距离我们办公室几个街区的针线街的英格兰银行。从银行拿到Z新发布的数据后,分析师会冲到相邻街区证券交易所外的大型电话亭里,把细节告诉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会对数据进行解释,撰写一份数据评论,然后复印并分发给销售团队。 这种相当烦琐的系统即将被改变。我们的高级合伙人和经济学家决定投资一项更为节省时间的新科技——移动电话(一个装在盒子里的大家伙),这使得初级经济学家可以在数据刚被发布时就能通过电话把信息直接传达至办公室,从而节省了把硬币放进电话亭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个时代,时间上的微小改进对赢得业务也是至关重要的(到新千年,交易速度将显著加快——平均交易执行时间将从数秒大幅降低至百万分之一秒)。1 这只是迅速变化的、颠覆的大环境下的一个小小的创新,金融市场即将被C底改变。伦敦金融城正处于1986 年放松管制后的“大爆炸”边缘。面对面交易第一次被计算机和电话取代,这导致交易量激增。旧的运作方式受到威胁。进入壁垒被打破,让位于新一拨进入者,部分进入者来自海外。 科技正在全方位、迅速地改变商业和社会格局。当时,个人计算机领域也出现了重大创新。1985 年,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 1.0,这是其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版本,随后主导了个人计算机市场。同样在1985 年,第一个网络域名symbolics.com 由Symbolics 公司注册,在当时教育机构使用的.edu 域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商业域名。当然,在当时,这些科技领域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和20 世纪90 年代末由互联网引发的投机泡沫所带来的影响和深远的变化还不为人所知。 1986 年,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推出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英特尔推出了386 系列微处理器。同年,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IMAP)问世,它成为第一个被用于从邮件服务器检索电子邮件和管理电子邮件的标准协议。 其他影响深远的创新——在当时看来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将是重大变革的开端——也在全面展开。例如,1986 年,一组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地球臭氧层上的一个空洞,这一发现导致两年后《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问世,这是第一个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协议,也是第一个获得普遍批准的联合国条约。这一发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风险的认识1,气候变化第一次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自那以后,这一问题占据了更大的主导地位,并成为政策和政治的核心,尤其是在欧洲。在欧洲,对脱碳的法律承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几年经济的性质和结构。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当我刚开始工作时,新科技的浪潮促进了许多社会变革。1985 年7 月,就在我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之前,“拯救生命”音乐会在伦敦的温布利球场和费城的肯尼迪体育场同时举行。新的通信技术意味着一场音乐会第一次可以被实时传送到世界各地。通过13 颗卫星,这场现场音乐会吸引了全球110 个国家超过10 亿人观看,这是组织能力和科技变革的双重胜利。2 当然,一些重磅老歌也是这场音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鲍勃·迪伦与滚石乐队成员基思·理查兹和罗尼·伍德一起演唱《答案在风中飘扬》时,人们感觉好像回到了16 年前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而这种纯粹的技术尝试让这场音乐会像是开启了一个新世界。或许,迪伦演唱《时代在变》更适合。政治世界也察觉到这些变化,并出现了重大改革的萌芽,这些萌芽将在随后的几年里改变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的格局。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推出的供给侧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纷争不断的英国矿工大罢工刚刚结束,全英多数煤矿被关闭。美国推出《1986 年税收改革法》,旨在简化联邦所得税法,扩大税基。与此同时,国际事件也在不断变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不久前(1985 年3 月)在康斯坦丁·契尔年科去世后成为苏联领导人。1985 年5 月,在列宁格勒的一次演讲中,戈尔巴乔夫承认了经济存在的问题和贫困的生活水平,他是第一个这样做的苏联领导人。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政策倡议,包括开放(允许更多的信息自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