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孩子的传世家语 习礼篇

给孩子的传世家语 习礼篇

  • 字数: 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993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册《给孩子的传世家语·习礼篇》,以“知礼”“学礼”“用礼”的认知顺序,帮助孩子知晓礼仪,自觉学礼,注重用礼,内化品质修养。
作者简介
吴烁,安徽省淮北市人,高级教师,“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安徽省首届骨干教师,全国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优选个人,全国课改实验优选个人。曾获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全国年会赛课一等奖、全国录像课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一等奖等。
目录
知礼
既要读书,也要识礼
礼无处不在
国之四维不可丢
大孝之道
尊老爱幼,推己及人
成长中的“四戒四宜”
忠言未必要逆耳
与人打交道有“三省”
学礼
既要勤学,也要知礼
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别让爱偏离
做简单质朴之人
善小要常为,恶小不可为
做一个有德才的人
做一个感情丰厚的时代新人
处世的大智慧
用礼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尊重别人,学会相处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说话要讲分寸
傲慢无礼讨人嫌
尽孝当竭力
为人要孝亲、律己、宽容
一身正气,坦荡做人
心存悲悯之心
摘要
     不学诗①,无以言②;不学礼③,无以立④。 ——《论语·季氏》⑤ 字斟句酌 ①诗:应指《诗经》。②无以言:指不能正确地说话。③礼:应指《礼记》。④立:立足于社会。⑤《论语·季氏》是《论语》中的第十六篇,此处为节选。 古文今译 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记》,就不会做人做事,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 以古论今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特别是在孔子的教学中,《诗经》与《礼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一章是《论语·季氏》里所记载的孔子教诲儿子孔鲤的话。孔子认为修身必先学诗,不学《诗经》,在一些重要场合甚至连话都不会说;在社会交往中,更要学习礼仪规范,不学《礼记》就不会做人做事,甚至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可见学诗、学礼的重要性。 同学们,这两句话中的“学诗”和“学礼”,放在今天,实际讲的就是勤奋读书和以礼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课题。一个人既要读书,汲取文化修养;又要识礼,懂得为人处世。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趣读故事 陈亢问于伯鱼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④其子也。” 注释 ①陈亢(gang):即陈子禽,孔子的弟子。②伯鱼:即孔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③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④远(yuàn):这里指不偏爱。 大意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足于社会。’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学《诗》的道理,听了关于学《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陈亢认为,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或许有特别的学问教给伯鱼,所以才这样问伯鱼。听到回答以后,知道孔子对待自己的孩子同对待所有学生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传授,陈亢便更加崇拜孔子了。 头脑风暴 有人认为“学诗”“学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要求,在当今时代,我们只要学好文化知识,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学礼”。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礼无处不在 人无礼①则不生②,事无礼则不成③,国家无礼则不宁④。 ——《荀子·修身》 字斟句酌 ①礼:礼节、礼义。②生:生存、生活。③成:成功。④宁:安宁。 古文今译 人不讲礼义就无法生存,做事没有礼义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义则不得安宁。 以古论今 以礼相待是和谐社会人与人相处的理想方式,也是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与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没有“礼”,人就无法生存,事情就做不成,国家将会混乱、不得安宁。小到家庭,大到当今世界,处处离不开“礼”。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国魂。如果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彼此以礼相待、循礼而行,那么世界将更加和平安宁。 P3-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