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江竹筠 一片丹心向阳开

江竹筠 一片丹心向阳开

  • 字数: 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丁小炜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6747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品重现江竹筠(江姐)29年的悲壮人生,深刻诠释了已江竹筠为代表的红岩英烈用生命和忠诚凝结而成的红岩精神。
内容简介
作品用倒叙的手法从江竹筠牺牲前在狱中写下的一封托孤信起笔,讲述江竹筠赴下川东领导武装斗争前如何忍痛离开儿子云儿,将他托付给幺姐谭正伦;讲述在学生时代便已接触进步思想的她如何加入共产党并投身地下工作;讲述她的革命伴侣彭咏梧如何成长为地下党组织领导人物;讲述她如何为了革命做绝育手术,并更成熟地担起联络重庆各院校党组织、秘密发行《挺进报》等工作;讲述她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抓捕至渣滓洞监狱后,如何坚贞不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作品追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清晰完整地重现了江竹筠烈士29年的悲壮人生,深刻诠释了以江竹筠为代表的红岩英烈用生命和忠诚凝结而成的红岩精神。
作者简介
丁小炜,重庆云阳人,军旅诗人、作家,艺术学硕士,火箭军大校。著有诗集《不朽之旅》《野象群》,散文集《心灵的水声》《一路盛宴》《往来山海》,长篇纪实文学《在那遥远的亚丁湾》《一腔无声血》,长篇小说《秋山几重》等。曾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第十届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第三届海洋文学奖和第六、十届长征文艺奖。
目录
狱中,她写下托孤遗书
她从江家湾走来
他从彭家湾走来
特殊家庭
一张住院单,我们读出了什么
学生运动的风风雨雨
《挺进报》是一柄尖刀
董家坝,那条小路依旧
渣滓洞,黑暗与光明的变奏
英烈从何而来
后记 她依然活在珍贵的人间
参考书目
摘要
     狱中,她写下托孤遗书 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 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 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 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 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 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 ——歌剧《江姐》第七场江姐唱词 故事从一封遗书讲起。 这是一封十分特别的遗书。一张淡黄色的毛边纸,纵14.5厘米,横13厘米,只有一个巴掌大小,信上的字迹娟秀,却挤挤挨挨、涂涂画画,随着时间流逝,字体已经有些漫漶而模糊了。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么(幺)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么个样子。除了伤心而外,就只有恨了……我想你决不会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希望的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想,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蒋王八的来渝固然不是件好事,但是不管他若何顽固,现在战事已近川边,这是事实,重庆在(再)强也不可能和平、津、穗相比,因此大方的(地)给它三四月的命运就会完蛋的。因此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地)在学习,希望我俩见面时你更有惊人的进步。这点我们当然及不上外面的朋友。话又得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万一他作破坏到底的孤注一掷,一个炸蛋(弹)两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这可能我们估计的确很少,但是并不等于没有。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么(幺)姐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你以为如何?就这样吧。愿我们早日见面。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来友是我很好的朋友,不用怕,盼能坦白相谈。 竹姐 八月二十七日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信写得字字戳心、句句催泪,而字里行间又坦露着极高的境界和无限的信心,多么豪气干云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光明无私的托孤遗书?! 如今,这件一级革命文物保存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正对着重庆人民大礼堂,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2020年8月12日,我来到这里。虽然参观者必须戴口罩、出示健康码,但来此参观的人还是不少,排队的时间很长。我随意问了身边两个小朋友和两位中年女士,是否知道这个博物馆有一封“江姐遗书”。遗憾的是,大家都回答不知道。 遗书陈列在博物馆《重庆城市之路》展厅。隔着玻璃罩,我静静地站在这封遗书前,逐行逐字细细读着。整个展厅只有我一个人,我读了很久,一遍又一遍。 这个展厅没有声光色电,没有炫酷的科技和宇宙的浪漫,没有各种娱乐和消遣,只有与这座城市有关的英雄人物,他们保持着沉默。我不远千里、翻山越岭而来,只为来打捞那些血泪纠缠、硝烟弥漫的往事,向人们一一讲述。 重庆,如今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网红”城市,说起洪崖洞、解放碑、朝天门等“网红”打卡地,很多年轻人都津津乐道,而这张小纸片背后隐藏的秘密,对他们而言,仿佛是陌生的。是的,这封遗书贮存着这座城市甚至这个国家过去与未来的红色密码,像一条绵绵不绝的河流,一直在流淌。 遗书写于1949年10月18日,农历己丑年八月廿七,是竹姐在重庆歌乐山一座叫渣滓洞的监狱里偷偷写下的,那是一间昏暗潮湿的女囚室。 二 竹姐就是小说《红岩》中知名度优选的烈士“江姐”,真名叫江竹筠。江竹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生运动工作。1947年11月,江竹筠与遗书中“孩子的爸爸”彭咏梧(原名彭庆邦)一起去下川东组织武装暴动。彭咏梧在暴动中壮烈牺牲,江竹筠继续坚持战斗,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江竹筠受尽了国民党特务的酷刑折磨,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维护党的尊严。 随着人民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江竹筠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惴惴不安,她隐隐感到,敌人会在溃败前进行大屠杀,恐怕永远等不到活着出去的那一天。骨肉亲情,母子连心,此时她心中割舍不下的是年仅三岁的儿子彭云,即遗书中的“云儿”。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