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吕思勉修身课

吕思勉修身课

  • 字数: 23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吕思勉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7320293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08篇修身课,用浅显生动的小古文表达最朴素的真理,以培养孩子的真善美,为他们的一生打好根基。
内容简介
《吕思勉修身课》分为九册,是吕先生所编品德教科书。其内容全面,涉及人格培养的方方面面;其宗旨明确,将课堂教育与行为实践将结合,将传统修身与现代教育相协调;其文字浅近,明白晓畅,便于理解;其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不仅将相似的主题以类相从,更在三个学年的三本教材内,实现了修齐治平的三个循环。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深入导读,全新注释。
作者简介
吕思勉,字诚之,近代有名历史学家,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严耕望语)。其学术体系博大精深,涵盖内容广泛宏富,不仅在通史和断代史方面成果卓著,而且在史料学、文字学、民族史、思想史、古史学、文学史、社会史等领域皆有建树,并撰写大量教学用书、通俗读物及时论文章等,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序论/李永圻
导读/陈卫平

教育部审定高等小学 新修身教科书批词提要
高等小学 新修身教授书编辑概言

第一册(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课道德
第二课立志
第三课敦品
第四课慎言
第五课存诚一
第六课存诚二
第七课克己
第八课强毅
第九课勤学
第十课惜阴
第十一课安贫
第十二课俭约
第十三课戒苟得
第十四课有恒
第十五课卫生

第二册(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课孝亲一
第二课孝亲二
第三课孝友
第四课友爱一
第五课友爱二
第六课睦族
第七课亲谊
第八课睦邻
第九课敬师
第十课交友

第三册(第一学年第三学期)
第一课爱名誉
第二课守信
第三课恤贫
第四课公益
第五课惜生物
第六课合群
第七课爱国一
第八课爱国二
第九课忠烈
第十课义勇一
第十一课义勇二

第四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课自尊
第二课反省
第三课主敬
第四课坚忍
第五课敏事
第六课守规律
第七课戒欺诳
第八课不拾遗
第九课正直
第十课孝亲
第十一课爱弟
第十二课储蓄
第十三课济众
第十四课竞争
第十五课自由

第五册(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课报德一
……
摘要
     第一课道德 要旨 本课使学生知道德之重要,并私德、公德之别。 本文 人何以异于禽兽?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以其有道德也。然则道德者,人类进化之原,而世界幸福之所托也。德有公私之别。对于一己之道德,私德也。对于家庭之道德,则私德而兼公德矣。对于国,对于群,对于世界,对于万物之道德,谓之公德。私德、公德条件虽异,本原则同。德不修非特不足以淑身,不足以处世,并不足以为人矣。 教授要义 (一)人与禽兽皆为动物之一,而人独能超然为万物之灵者,不徒其智识技能优于禽兽也,实因人有道德,禽兽无道德耳。禽兽惟无道德,故不免受制于人。人类有道德,故能合其群以成社会,合社会以成国家,使万物皆受其制也。 (二)人类由部落而进化为国家,由野蛮而进化为文明,实发源于道德。世界文明各国,具安宁之秩序,享自由之幸福者,亦莫不托始于道德。道德之关系,若是其重也,则吾侪人类,讵可须臾忘道德而不知自勉哉! (三)洁身自好,勤学不倦,士农工商各安本业,是富有私德者也。孝亲敬长,修其身以齐其家,是能具有私德而兼公德者也。至若爱国则不惜毁家纾难,爱群则不肯利己损人,信义行于四夷,仁爱及于万物,是即所谓富有公德者。 (四)德,譬则树也。私德,树之根本也。公德,树之枝叶也。根本不固,枝叶未有能茂者。故修德之程序,当从私德始。 (五)不能修德者,虽忝居人类,而其对己对人,皆失为人之道,是不能善其身矣。不能善其身,则必为世所鄙弃,是不足以处世矣。若而人者,直行尸走肉耳,何以异于禽兽哉? 备考 [群]合群也。[原]原则也,本也。[条件]条理事件也。[本原]根本也。[淑]善也。 第二课立志 要旨 本课使学生知立志之必要,以坚其向学之心。 本文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来圣贤豪杰,所以能成伟业建殊勋者,揆①厥所由,皆在立志而已。志乎,圣贤则为圣贤;志乎,豪杰则为豪杰。立志既坚,事未有不成者。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其立志之谓乎! 教授要义 (一)人能立志,则智识日增,学业日进;可以图事,可以自立,可以广声誉,可以弘道德。 (二)孔子,至圣也,万世之师也。而孔子之所以为至圣,垂文教于后世者,不外乎立志。学为圣人,不厌不倦而已。 (三)古者年十五而入太学。孔子既入太学,即立志向学,始终不肯少懈,故能集群圣之大成。课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言,乃孔子暮年追叙之辞。 (四)帅,三军之长也,智勇兼全者为之。然军士之中,苟有智勇胜于其帅者,即足以夺其位而代之。喻高位之不足恃也。匹夫,无位之人,即今所谓平民也。平民而能抱坚忍之志,则不为势劫①,不为利诱,故日匹夫不可夺志。 (五)世之所称为圣贤豪杰,其功业赫然昭人耳目者,无不由立志而来。 (六)圣贤豪杰,既皆从立志而来,则我欲为圣贤豪杰,亦在立志而已。虽然,立志不难,立志而能始终坚忍则难。世之自命为有志之士者多矣,或则专尚空言,不能实践;或则作事因循,半途而废;或则始勤终怠,功亏一篑。若此者皆立志不坚之过也。苟能立志,复济之以坚忍,则事未有不成者。 (七)尧舜人也,我亦人也。尧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苟能立志,为圣贤,为豪杰,安知不能如尧舜之为法于后世乎?故颜子曰:“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