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吕思勉国文课

吕思勉国文课

  • 字数: 20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吕思勉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7320292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66篇国文课,文字清新质朴,颇具意象之美,让人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张力。
内容简介
该书是吕先生与庄启传先生合编的一本历史参考书,本分六册,前四册以历史人物的活动为主线讲授中国历史各阶段的特点和朝代的变化,后二册以通史的方式对中国历史做提纲挈领式的概述,带有回顾复习的性质。该书据初版本校订,并请山东农业大学李波加以注释,请程念祺撰写导读,为青年学生的阅读使用提供了很大便利。
作者简介
吕思勉,字诚之,近代有名历史学家,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严耕望语)。其学术体系博大精深,涵盖内容广泛宏富,不仅在通史和断代史方面成果卓著,而且在史料学、文字学、民族史、思想史、古史学、文学史、社会史等领域皆有建树,并撰写大量教学用书、通俗读物及时论文章等,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序论/李永圻
导读/程怡
编辑大意
第一册
第一 入学(二)
第二 喻学(二)
第三 奈端轶事(二)
第四 圣迹(三)
第五 纸鸢(三)
第六 钓鱼(三)
第七 放鱼诗白居易(三)
第八 水(三)
第九 记某法人事(二)
第十 察理上(三)
第十一 察理下(三)
第十二 甲乙辨欧阳修(二)
第十三 盲鱼(三)
第十四 小鸟之良伴(二)
第十五 益鸟(三)
第十六 卖油翁欧阳修(二)
第十七 慎微(三)
第十八 运动(三)
第十九 公园(三)
第二十 全体之话上(三)
第二十一 全体之话下(三)
第二十二 义犬(二)
第二十三 临江之麋柳宗元(二)
第二十四 热(三)
第二十五 热与色(三)
第二十六 布(三)
第二十七 羊毛(三)
第二十八 仁侠之母女(三)
第二十九 机变(二)
第三十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二)
第三十一 爱莲说周敦颐(二)
第三十二 凌霄花白居易(二)
第三十三 荣誉(二)
第三十四 合力(二)
第三十五 集会(三)
传单式
第二册
第一 孟母(三)
第二 燕诗白居易(三)
第三 蝴蝶(四)
第四 良马对(二)
第五 心力并用(二)
第六 旅行修学记(四)
第七 渑池之会(三)
第八 嵩山(二)
第九 图书馆(二)
第十 博物院(三)
第十一 保存古物(三)
第十二 村人易靴(三)
第十三 矿产(二)
第十四 磁石(二)
第十五 北极之鸟(二)
第十六 农业(三)
第十七 蚕桑(三)
第十八 永某氏之鼠柳宗元(二)
第十九 习惯说刘蓉(二)
第二十 小孤山(三)
第二十一 记兰戴名世(二)
第二十二 兄与弟论传染病书(四)
第二十三 弟复兄论传染病书(三)
第二十四 瞽者(三)
第二十五 报章(二)
第二十六 蚁战薛福成(二)
第二十七 鸡助薛福成(二)
第二十八 赤壁之战(三)
第二十九 兵器(三)
第三十 贸易(二)
第三十一 商战(三)
第三十二 漆贾刘基(二)
第三十三 樵夫陶匠黄宗羲(三)
第三十四 友别(有序)王守仁(二)
第三册
第一 勤训李文炤(二)
第二 俭训李文炤(二)
第三 居室记陆游(三)
第四 黄鹂与燕(二)
第五 地方自治(三)
第六 弟告兄小学校改建落成书(三)
第七 文字(三)
第八 印刷术(三)
第九 侥幸与向上(二)
第十 勃罗斯(三)
第十一 登龙华寺浮图记(三)
第十二 望远镜记(三)
第十三 磷火(二)
第十四 入营后与友人书(三)
第十五 苗族(二)
第十六 游珍珠泉记王昶(二)
第十七 劝人作日记书(四)
第十八 昆虫之农工业(四)
第十九 种植(四)
第二十 观刈麦白居易(二)
第二十一 意园记戴名世(三)
第二十二 陋室铭刘禹锡(二)
第二十三 赋税(三)
第二十四 征兵(三)
第二十五 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四)
第二十六 赵王买马《国策》(二)
第四册
第一 陆军(二)
第二 海军(二)
第三 鲍氏子《国策》(二)
第四 出塞杜甫(四)
第五 北游后与友人书(三)
第六 借贷与保证(四)
第七 国债(三)
第八 波斯老人(四)
第九 赠卫八处士杜甫(三)
第十 弈喻钱大昕(三)
第十一 卫生(三)
第十二 述蒙古情形书(四)
第十三 蜃说林景熙(三)
第十四 说海(三)
第十五 哥仑布(四)
第十六 公司上(二)
第十七 公司下(二)
第十八 汽船汽车(三)
第十九 飞艇飞机(三)
第二十 空气之自述(三)
第二十一 万物(三)
第二十二 天然力(三)
第二十三 名山大川上(三)
第二十四 名山大川下(三)
第五册
第一 原国(三)
第二 达尔文(二)
第三 动物之保护色(四)
第四 罗马武士(三)
第五 塞木披来之战(四)
第六 吴士方孝孺(二)
第七 国货(四)
第八 工业(四)
第九 汉冶萍公司(三)
第十 少年行孙枝蔚(二)
第十一 斗狮(三)
第十二 捕虎(三)
第十三 无怒轩记李绂(二)
第十四 币制(三)
第十五 纸币(三)
第十六 苏彝士运河(四)
第十七 巴拿马运河(四)
第十八 埃及(四)
第十九 福泽谕吉(四)
第二十 武训(三)
第二十一 自乡间与友人书(三)
第二十二 桃花源记陶潜(四)
第二十三 座右铭崔瑗(一)
第六册
第一 二巨人(四)
第二 拿破仑(四)
第三 祭田横墓文韩愈(二)
第四 登喜玛拉亚山观日出记(二)
第五 天文台(三)
第六 太平洋中汽船(三)
第七 交通(三)
第八 学术(三)
第九 饥民惨状记(三)
第十 慈善事业(三)
第十一 与安子介书唐顺之(二)
第十二 书陈怀立传神苏轼(三)
第十三 核工记宋起凤(三)
第十四 病梅馆记龚自珍(三)
第十五 美禁华工(四)
第十六 外交(三)
第十七 唐且使秦《国策》(三)
第十八 木兰诗(二)
第十九 辟浮屠刘基(二)
第二十 信教(三)
第二十一 俾斯麦上(四)
第二十二 俾斯麦下(四)
第二十三 巴黎观油画记薛福成(三)
第二十四 国性(三)
摘要
     第一入学(二) 国旗、校旗,交叉悬于门。诸生鱼贯人,集于礼堂,聆师长训词。此学校之始业式①也。 教育无止境,人受教育亦无止境。视其受教育之程度何若②,即可知其人之造就何若。诸生于国民教育,既③接近领受,今乃进求较高之教育,实为人生之幸福。盖今日文明世界,非学问无以自立也。诸生勉乎哉! 第二喻学(二) 木谓铁曰:“君生土中,我家地上,风马牛不相及也。君乃为斧以斫①我,为锄以掘我,为锯以锯我,为凿以凿我,为钻、为钉以穿穴②我,为刀、为削以雕镌③我,我与君何仇?乃④苦我至此。” 铁曰:“人自欲君成器耳,我何敢苦君。且我岂生而为斧凿、刀削者哉?人出我石穴,投我猛火,使我至坚至刚之质,化而成液。于是或压为板,或引为丝,或轧为片,百出其技而未已。若欲炼钢,则忽入烈焰,忽置寒泉,戕贼⑤我尤甚,顾⑥我不以为仇。若釜⑦、若炉、若锤,固我所自为也,亦且迫而自煎,奋而自击,皆不遑⑧恤⑨。盖非经磨炼,则不能成器耳。人自欲君成器,我何敢苦君哉?”第三奈端轶事(二) 奈端者,英之物理学家也。其为学恒①苦思力索。一日晨起,方兀立②仰视,不知意何属③。侍者进,持鸡卵就釜。且曰:“将朝食矣。”奈端曰:“置之,我当自烹。”侍者退。已而复进。奈端又曰:“汝退,我当自烹。”俄而釜沸,启视,则时表在焉,卵仍置其前。盖当其取投釜中时,不知其为卵为时表也。 学者乎,能好学深思如奈端乎?用志不纷④,乃凝于神。能专一,斯能研深;能研深,斯能精进。学者乎,能好学深思如奈端乎?第四圣迹(三) 一国之圣人,非独其言行为后世所尊仰也。即①其居宅、坟墓,虽历数千年,后人仍谨守之。凡过其处者,无不肃然起敬焉。 孔子所居阙里②,在今曲阜县城内西南隅。自汉以来,时有修筑,永为奉祀之所。而孔林尤为中外观听之所系。 孔林在泗水③之南,方④十余里,草树深茂,景色开朗,孔子墓在焉。红墙环之,墓前有碑,日大成至圣文宣王①墓。西偏小屋三间,为子贡庐墓处②。墙东南有枯木,护以石栏,子贡手植楷③也,旁有楷亭。门外有洙水桥,桥南有门,门距曲阜城可二里。道旁植柏,行列整齐,蔽日参天,皆数千年物。吾人徘徊其间,益叹孔子之道尊严伟大,无与伦比也。 第五纸鸢①(三)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儿集草地,共谋游戏。偶翘首仰望,瞥见空中一物,状如蝴蝶,盘旋往复,高达云端。 某儿曰:“是纸鸢也,我能为之。诸君盍②取竹丝、面糊及线、纸来。”于是络绎③奔赴,各持物至。且助某儿分任削竹、裁纸、搓线、黏贴等事。一时众手毕举,而纸鸢遂成。 众又购长绳一束,以系纸鸢。至广场,乘风纵之。倏忽之间,上升天半,与向④所见之纸鸢无异。群儿欢呼跳跃,莫可名状。 某儿曰:“鸢本鸟之善飞者,是物以纸为之,而飘然高举,有类于鸢,此命名所由来也。今日时促,未及制一筝,加于其上。不然,迎风,而呜。其声清越,又可称为风筝矣。”第六钓鱼(三) 兄弟检弃物,得铁丝寸余。兄曰:“是可屈为钩,作钓鱼之具。”弟乃以指力屈之,丝颇劲①,不能屈。兄炙②以火,丝顿③柔,果屈为钩。于是弟取竿,兄系线,又捕虫为饵,同往池边。 时宿雨初晴,水清如镜。弟欲持竿先钓,兄乃为之钩饵,垂于池中,注目视之。一鱼掉尾来,将及饵,弟急举竿,鱼惊而逸④。 兄曰:“弟不善钓。必待鱼吞饵,方可举竿也。盍让我为之?” 弟不肯,遂又下钓。良久,一鱼至,弟持竿不敢稍动。移时。询兄曰:“可举竿未?”兄曰:“可。”及举竿,仍不得鱼。盖鱼已食饵去矣。 弟乃愿作旁观,请兄垂钓。兄置饵如前,持竿静俟⑤之。须臾,见钩丝动,急掣⑥起,果得一鱼。弟乐甚。 兄曰:“向使弟谙⑦钓法,今已得三鱼。可见事必有法,钓其小焉者也⑧。”P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