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研究

《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研究

  • 字数: 5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 何干强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64232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区域协调发本书凝聚了作者40年研究《资本论》前沿问题所取得的新成果(有三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资本论》(1~3卷)的创作背景、基本思想和理论逻辑结构。为便于读者理解原著,本书在论述中的阐释配有设计了必要的图示和表格。第二部分为《资本论》(1~3卷)研读纲要。为了帮助读者读懂原著,本书遵循《资本论》各卷篇章节内容的顺序,划分出层次,标明原著中文版的自然段落和页码,并提炼编写了各层理论要点。本书注重解决原著理解上的难点问题(如生产方式的科学含义);力求弥补学术界在原著研究上的薄弱环节(如忽视社会再生产与货币流回规律的相互联系);运用唯物史观,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对于引导读者阅读原著,把握原著逻辑思路,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现实经济工作,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适合髙校哲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对学习《资本论》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何干强:1946年3月生于湖南长沙。1993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评为经济学教授,曾赴西藏大学援藏教学、赴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高访学者各半年。1999年9月被引进南京财经大学,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获评省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出版《〈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 《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及其应用》 《公有制经济振兴之路》等个人专著。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集体1~3等奖多项,并获国际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首届(2009年)“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省优选工作者” “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现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等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目录
第一部分 《资本论》(1-3卷)的创作背景、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
第一章 指引人类走向幸福的明灯
——《资本论》的历史背景、成书过程和深远影响
第一节 时代的产物
一、《资本论》诞生的时代
二、工人阶级的伟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三、体现崇高历史使命的伟大科学成果
第二节 千辛万苦写成的书
一、《资本论》创作与出版过程
二、马克思毕生心血的凝结
三、恩格斯的无私贡献
第三节 深远的影响
一、“工人阶级的圣经”
二、在全世界的传播
三、在世界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中的崇高地位
四、《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章 伟大科学发现的结晶
——《资本论》的思想方法、理论基石和崭新因素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一、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二、经济关系的人格化原理
第二节 由唯物史观确定的研究对象
一、确定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依据
二、《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特点
三、《资本论》研究对象的方法论指导价值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辩证方法
一、《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及其特色
二、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核心
三、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殊性
四、科学的叙述方法
第四节 崭新的经济理论
一、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中心
二、政治经济学说目前的伟大革命
三、恩格斯对《资本论》理论贡献的评价
四、经济学术语的革命对我们的启迪
第三章 “一个艺术的整体”
——《资本论》1至3卷的总体逻辑体系
第一节 理论上再现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形态
一、《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二、经济范畴的逻辑演进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三、《资本论》五大经济范畴体现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理论逻辑与历史过程的一致
一、理论逻辑体现唯物史观的要求
二、理论逻辑再现了十个层面的经济关系演进史
第三节 理论逻辑再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一、理论逻辑与资本增殖运动的顺序相一致
二、理论逻辑再现了资本运动的特征
三、理论逻辑再现了资本运动的时空形式
四、理论逻辑再现的是资本家控制的资本运动
第四节 理论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一、全卷从总体上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再回到现象的认识过程
二、许多篇章的理论逻辑也体现了辩证的认识过程
三、《资本论》的理论逻辑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成假象的过程
第五节 本章的结束语
第四章 发现整个社会结构最隐蔽的秘密
——《资本论》第1卷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
第一节 《资本论》第1卷的研究对象
一、 理解第1卷研究对象应把握的要点
二、 第1卷分析的是隐藏最深的经济关系
三、《资本论》第1卷的叙述逻辑梗概
四、 理解第1卷研究对象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第二节 资本运动的起点和历史前提
一、理解资本的生产过程首先需要弄清商品流通关系
二、商品的性质和货币的起源
三、货币的各种职能形式以及商品流通的拓展
四、《资本论》第1卷第1篇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资本关系的历史性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流通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三、劳动力商品是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范畴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与方法
一、科学地回答“爆炸性问题”
二、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秘密
三、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四、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五、辩证地认识剩余价值生产
六、资本剥削关系的虚伪性
七、《资本论》第1卷第3篇至第6篇的理论逻辑
第五节 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一、只有从再生产角度才能全面认识资本的本质
二、资本的全部价值都是工人创造的
三、资本的增殖是用无酬劳动占有更多的无酬劳动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