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艺眼千年 名画里的中国 南宋卷

艺眼千年 名画里的中国 南宋卷

  • 字数: 11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 作者: (挪)李树波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529500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通过中国历代名画来讲中国故事,包括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国6卷。每一分卷通过几十件美术作品来进行讲解和分析,由作品见艺术家,由艺术家见大时代。既讲述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技术、人文的大格局,也展现日常生活与审美的小形态。作者通过对作品的细节、对名物的辨析、对中国美学概念的介绍,对艺术家创作心态的体察,来复活历史的一瞬间。图文并茂,文字风格准确、轻松和平实。本书为南宋卷。
作者简介
李树波,在英国威敏斯特大学媒体传播研究所获传播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经济日报》、《南方都市报》、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米凯尔森研究所。专注于媒体、文化和艺术社会史方面的写作,著有《媒介化的中非关系:媒体话语如何协商全球秩序的转变》、《绘画当为奇迹》等,为纽约时报中文版、《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旅行家》等报刊撰稿。
目录
第一讲半角江山
第二讲南宋茶:有禅有刀枪
第三讲牛衣古柳货郎婴戏
第四讲农桑之国的喜悦
第五讲击鼓驱疫好好过年
第六讲蚕宝丝女:为他人做嫁衣
第七讲既见君子:儒家的精神
第八讲两岸图画诗江流淌
第九讲解放自我:禅的样子
第十讲艺是一枝花
第十一讲女子的家国之思
第十二讲太上皇还乡
第十三讲自我的觉醒:松竹梅
第十四讲天南大理有段家
摘要
     叔明问:“为什么马远的画只占一角,夏圭的画都是半边?” 他翻着一本画册,我转身去拿几本书,回头一看,他上半身瘫在太师椅里,脚高高地搭在黄花梨的画案上。 传说中西方精英的教养呢?我怒喝:“倪叔明,你的臭脚,下去!” 他一脸无辜:“黛安娜,我在家里都这样。” “我们中国人讲究,一个人的心性从外表全看得出来,要坐如钟,立如松,要渊渟岳峙,像幽深的潭,像肃穆的山。你刚才那样呢,就是泥石流。” 叔明脸上出现一种可以称为开悟的表情:“所以范宽以巨岩为中心的巨幅构图也可以理解为心的肖像。” 还真有点儿悟性。我说:“山就是人,人就是魂。宋代和元代就形似重要还是神似重要争论不休,有人说‘形不确切神即亡’,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我觉得都是‘只因身在此山中’。用毛笔在绢与纸上作画,追求得心应手,心与手的关系在画画的全过程中是最突出的。如果他们有幸看到16世纪荷兰画家拿小硬毫笔画的小静物,就知道中国画画得再像,也是一种表现,而不是再现。” 叔明说:“看来中国艺术史家要会画两笔,而西方艺术史家不必是艺术家。” “没错。”我表示认同,“你看吴湖帆先生、王季迁先生都既是鉴赏家,又是书画大家。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董其昌则先是鉴赏和书法大家,中年以后学画,也成了大家。中国画里,眼、心、手之间的关系始终很近。回到你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会在南宋出现‘马一角’和‘夏半边’这样的画?答案就在南宋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心态里。 “遭受北宋的奇耻大辱之后,康王赵构和残余军队在今河南商丘称帝,他表面上要抗金,内心想议和,仗打得丢盔弃甲,一路溃退到杭州。但是宋军中的几个将领相当给力。看南宋画家刘松年画的《中兴四将图》,当时还在张俊手下的岳飞收复了南京(时称建康)。1130年,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守住了镇江。梁红玉在焦山寺击鼓助战——就是我带你去过的镇江焦山寺,四面环水,宋军的八千水师包围了金军号称的十万水师,打得金军花四十多天掘开古河道回北方。要知道,北宋是靠强大的水师吃下南唐和吴越国,才统一了南北的。运河又是北宋的经济命脉,12世纪初,宋朝的水师是地球上不错的海洋力量之一。总之,给南宋王朝续命的,是水师。 “高宗虽然定都‘临安’,表示还是要复兴大业,要回北方,在此地只是临时安顿一下而已,但其实高宗和金国皇帝心里都清楚,南宋绝不可能北伐。如果一路北进,金国不先得把两个皇帝人质推出来?高宗的皇帝还要不要做?所以,高宗在杭州修了太庙,随后画院也很快恢复,意味着要在此地好好过日子了。 “皇帝怕打仗,重用主和派的秦桧等人。画家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提醒贵人们,河山只有半壁,偏安只在一隅。同时,南宋画家求新求变,在布局上锐意开出新的境界,遂打破前朝的全景大山大水,追求温存小意。明代王世贞说,山水,在唐朝大小李将军一变,北宋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一变,南宋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一变,元代黄公望、王蒙又一变,变化越来越大。” 叔明评论道:“夏圭和马远的画风比较接近我印象里的中国。瓷器上,装饰画里,总是一段冷清的山水、一条孤独的船、一个落寞的人。” 我说:“这里有种个人主义的趣味。马远和夏圭是南宋画院风格代表。明朝文徵明认为,马远的画意蕴更深,夏圭的画趣味更胜一筹。马远现存作品,比较确定的,《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华灯侍宴图》《山径春行图》《晓雪山行图》和《雪滩双鹭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美国的也不少:《西园雅集图》在纳尔逊一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松溪观鹿图》在克利夫兰美术馆,《邀梅就月图》在大都会博物馆。另外,《山水图》在大英博物馆,《洞山渡水图》和《寒江独钓图》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夏圭的存世作品则相对较少,《溪山清远图》和长约十二米的《长江万里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十二景图》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江山佳胜图》在上海博物馆。他们的画想必很能代表南渡士大夫和学者的心绪。首先是哀怨,为了失去的国土和死亡的百姓;其次是侥幸,毕竟不但在富庶的江南捡回性命,生活也回到了熟悉的正轨;第三是欣赏,江南的风花雪月,比北国又是一番景象,那种悲凉和自哀,也渐渐变作日常审美的一种背景、一个基调了。由北宋放眼看世界的莽莽苍苍,变成一种更内向而自省的风味,也更符合朝臣和学者们喜静不喜动的生活习惯。 P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