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戊戌时期的士林与维新报刊

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戊戌时期的士林与维新报刊

  • 字数: 31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朱至刚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979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社会场域的“士林”是中国历史的特有结构。在近代中国(尤其是清代末期),这一场域依然在相当程度影响着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及其交往方式、交往规则。本书以办报人的“士人”身份为切入,试图勾勒此中规则对戊戌时期各个维新报馆群体产生、运作乃至离合过程的结构性影响。
作者简介
   朱至刚,1979年生于四川乐山,现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2001年,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传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200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07-200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全职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传播思想史。截止2016年4月,已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论文15篇。
目录
前言 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谈起
第一章 士人办报的缘起
第一节 甲午之前的士林交往
第二节 从“因会设报”到“寓会于报”
第二章 因士人而报人:维新报刊的资源获取机制
第一节 人脉与资金的聚合——从汪康年、黄遵宪的合作看《时务报》的顺利建成
第二节 《国闻报》何以“历五月方成”——以报馆成员“北洋属员”身份为线索
第三节 《知新报》与《广仁报》:两广地域心态的产物
第四节 《渝报》与《蜀学报》的生成:以尊经一脉为主线
第五节 《民听报》的夭折:以谭嗣同、吴樵等发起人的社会身份为中心
第六节 何以报人皆新人——以光绪二十三年的湖南士林格局为例
第三章 举国入场:“士大夫之报”的社会运动效应
第一节 “士大夫之报”共识的形成
第二节 举国入场:维新运动的空间动力——以《时务报》的地理覆盖为深描个案
第四章 旧格局与新趋势:维新报刊对士林关系的重塑
第一节 同人之间的格局演变:以《时务报》馆为例
第二节 报馆与政客:《国闻报》馆与中外势力的关联缘由
第三节 新人不仅是报人:戊戌湖南新“旧”之争的传播史分析
第五章 “士人”与“报人”的内在矛盾
第一节 何为“报人”:《时务报》馆同人内讧平议
第二节 “报人”与“仕人”:试论《国闻报》人在变法和政变中的立场与行为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