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女作家学刊(第3辑)

女作家学刊(第3辑)

  • 字数: 6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985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0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专门关于女作家及其作品评论与研究的理论性图书,北京语言大学主办、著名学者阎纯德担任主编。我国百年文学目前至今专享的专业发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出版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女作家及其作品评论与研究的理论性图书。著名学者阎纯德担任主编。具体内容包括名家论坛、宗璞专栏、葛翠琳专栏、乐黛云专栏、邵丽专栏、曾镇南专栏、汉学视野下的中国女性文学、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坛、名家研究与文献、作家访谈、作家作品论、作家创作谈、儿童文学女作家研究、少数民族女作家研究、海外华裔作家研究、古代女诗人研究、书评与信息等专题内容。本书对一系列女作家的创作成就进行深度分析,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作者简介
阎纯德,生于河南滑县,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同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作家协会。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法语,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波尔多第三大学。1993年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化研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学研究》和《女作家学刊》主编,欧洲龙吟诗社名誉社长和法华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要从事20世纪文学教学和文学、文化与汉学(SANOLOGY)研究,业余爱好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在法国的日子里》《欧罗巴,一个迷人的故事》《人生遗梦在巴黎》《在巴黎的天空下》,诗集《伊甸园之梦》《宇宙中的绿洲》等;学术著作有《作家的足迹》《作家的足迹》(续编)《中国现代女作家》(主编、主撰)《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获香港龙文化金奖一等奖和中国女性文学第二届优秀著作奖)《二十世纪末的文学论稿》(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瞿秋白》《女兵谢冰莹》《鲁迅及其作品——我的巴黎讲稿》(法文著作)等,主编《中国文学家辞典》(6卷),《中国新文学作品选》(7卷),《新时期百位女作家作品选》,《20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11卷),《大家书系》,《有名女作家散文经典》,《巴黎文丛》,《汉学研究大系》(60余部)等数十种书稿。
目录
卷首语 阎纯德
名家论坛
论朱仲丽、韦君宜的小说创作 张炯
黄宗英:不落征帆 周明
春到人间草木知——读《金石之楠》有感 李庆
郑敏:诗坛的世纪之树 吴思敬
论宗璞、谌容、张洁的小说 张炯
十年乱世逐流水——我读《生死场》 卢岚
新时期以来的凌叔华研究述评 李贵成
宗璞专栏
道路 宗璞
人的呼喊 孙犁
永不沦陷的精神家园——读宗璞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 陈建功
读解宗璞 孙郁
宗璞小传 习城乡
葛翠琳专栏
玫瑰云——创作与生活的体会 葛翠琳
激情·意境·韵味——葛翠琳的几部童话读后 缪俊杰
童心童趣,诗情画意——读葛翠琳的幼儿童话 金波
贡献——在她走过的路上——读长篇童话《会唱歌的画像》随感 孙武臣
葛翠琳与中国童话创作 孙建江
葛翠琳的儿童文学创作 浦漫汀
葛翠琳小传 濮之阳
乐黛云专栏
论乐黛云先生散文的深度 王达敏
九十大成——我眼中的乐黛云先生 陈戎女
福履成之 张辉
存神过化君子之德:乐先生九十华诞志念 刘耘华
乐黛云:愿把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 舒晋瑜
乐黛云小传 梁婉婧
邵丽专栏
黄河故事的多重讲述——读邵丽《黄河故事》兼及时代与人的关联性 魏华莹
“金枝玉叶”的礼赞与“阶层”的新修辞——读邵丽长篇新作《金枝》 余凡
邵丽小说的家族叙事研究 赵黎波马佳辰
邵丽小传 周洁钰
邵丽主要作品目录 朱亚欣
曾镇南专栏
张辛欣评传 曾镇南
陈染评传 曾镇南
丁宁散文创作漫评 曾镇南
为了将来必须倾吐——读丁宁长篇散文《忠诚与屈辱》 曾镇南
汉学视野下的中国女性文学
墨尔本大学:访问汉学家孟华玲女士 沈晖
从怀旧到反思:王安忆的《长恨歌》探析 [澳大利亚]埃琳娜·马丁-恩布拉尔 著 黄艺 译
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坛
中国现代女作家百年写作历程回顾——从《女子周刊》《女作家学刊》中观察 沈晖
谭正璧的女性文学批评 王亭绣月
“石楠体”与当代女性传记创作 章罗生
名家研究与文献
“五四”历史深处自我书写的杨没累 刘延玲
抗战生活中的感觉心境——重释萧红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 唐娒嘉
冷笔之下的庸常人生——从《金锁记》与《月煞》的叙事比较谈起 姬冰雪 俞春玲
论《我在霞村的时候》导向人物悲剧命运的乡村伦理及隐含作者的启蒙意识 李彤鑫
丁玲二题 柯云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著作目录辑要——第二部分:作家及作品研究(1979—2019年大陆出版) 谢玉娥 编
作家访谈
韩小蕙:探索简朴、真诚与崇高的生命诗学——谈纪实散文《协和大院》记忆审美的性 王红旗 韩小蕙
作家作品论
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施济美 陈卫卫
陆萍为何是医生:重读丁玲《在医院中》 王宇
在数字的天空云卷云舒——云舒小说印象 刘世芬
评消费主义文化下朱天心小说《第凡内早餐》的都市女性形象 王中南
商晚筠《小舅与马来女人的事件》的女性主义解读 徐寅秋
女性关怀视角下的性别书写——严丽霞长篇小说探析 张燕婷
忠诚之美奋斗之美创新之美——试评欧阳华《申甘播绿记》中的群体形象 杨石
作家创作谈
三十载文学旅途 黄豆米
儿童文学女作家研究
幻想中的民族言说与现代焦虑——以汤汤近年来的童话创作为考察对象 迂卓
“父亲”角色的在位、缺位与复位——论韩青辰《因为爸爸》中父亲形象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 周莹瑶
少数民族女作家研究
流动中的当代“游牧者”——论长篇小说《影》的人物塑造 杨易
女性书写、文化身份、命运哲思——论朝鲜族作家许连顺的叙事转向 裴磊敏
央珍《无性别的神》中的文化呈现与女性书写 增宝当周
海外华裔作家研究
生命的灯塔——蓉子的文学创作 白舒荣
古代女诗人研究
清代才媛词人杨芸的创作实绩与艺术特色 周琦玥
书评与信息
凌叔华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旅行——评林晓霞《凌叔华与世界文学》 于伟
女性文学研究的史学化建构与当下性介入——“第十五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薛冰

摘要
     论朱仲丽、韦君宜的小说创作 张?炯 在新中国女性创作的巨流中,朱仲丽、韦君宜的晚年小说创作不应被广大读者和文学史家所忽视。她们的共同点是,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与文学创作无关的其他革命岗位,只在晚年才以勤奋的耕耘,在文坛以描写革命事业中的种种境遇和为革命而献身的先辈而引人注目。朱仲丽长期担任医生,62岁才开始写作;韦君宜则长期以编辑家、出版家而闻名,因而人们也往往不太留意她的创作。 朱仲丽(1915—2014),原名朱慧,中国共产党的很好领导人王稼祥的夫人,湖南宁乡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1949年留学于莫斯科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她于1930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37年到延安,历任延安边区医院医生、中共中央机关医务所所长、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卫生部妇幼保健所所长、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第一任院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 朱仲丽从1979年起,以高龄开始写作,先后写出三百多万字的各类作品。有长篇小说《爱与仇》《皎洁的月亮》《江青野史》《女皇梦》,回忆录《我知道的毛主席》《灿烂红叶》《黎明与晚霞》,自传体小说《春露润我》《彩霞伴我》《艳阳照我》等。此外还写有电视剧本《》(四十八集)、《皎洁的月亮》(二十集)、《王稼祥》(六集)(均已录制播出)。从1996年起,朱仲丽历时九年,以极大的魄力将长篇小说《皎洁的月亮》改编成电视剧剧本,并以耄耋之年亲自担任制片人,把作品搬上屏幕,获得好评。 她的长篇小说《爱与仇》描写20世纪30年代女大学生周珠和她的好友王慈影走上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宽阔的视野,从侧面反映了马日事变、上海地下斗争、江西苏区、红军长征和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情境,写到许多人物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虽然有些场景由于作者还欠熟悉,未免显得简单,但小说整体上相当真实,充满激情,人物生动,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她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尤以情感真挚细腻,文笔清婉柔美而格外感人。 韦君宜(1917—2002)原名魏蓁一,北京市人,祖籍湖北建始,天津南开中学毕业。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参加过“一二·九”学生爱国救亡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辍学,辗转于武汉、重庆、成都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9年到延安,先后做过《中国青年》《抗战报》编辑、中学教师、中央党校干事等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她参加过土改工作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社长。新时期还担任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韦君宜于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41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讴歌贺龙将军的短篇小说《龙》,后收入《解放区短篇小说选》,这是她的成名作。“”前,她的主要精力都用在青年工作和编辑工作上,写的一些短文、随笔《前进的足迹》(1954年)、《故乡与亲人》(1958年)两本作品集。短篇小说集《女人集》未及付梓即因“”爆发而搁浅,直至1979年才面世。“”后,她身负人民文学出版社主编、社长的重任,于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上进入了一个强劲的勃发期,相继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老干部别传》(1984年)、《旧梦难温》(1991年)、长篇小说《母与子》(初载《小说界》1984年第2期,1986年出版单行本)、《露莎的路》(1994年),散文集《似水流年》(1981年)、《故国情》(1985年)、《海上繁华梦》(1991年),还有编辑札记《老编辑手记》(1986年)等。韦君宜在编辑出版和文学创作这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文学事业都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但她的作品,大多写于新时期。其描写对象,皆为她熟悉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在“”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对这种遭遇的反思;在艺术处理上,她敢于直面严峻的生活,常常以散文笔法直抒胸臆,爱憎鲜明、强烈,同时又有把自己所遵奉的革命信念、党的政策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有机地融合于自己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于朴实无华中见意蕴的沉郁深邃。 她反映老干部生活的作品、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洗礼》,写某省计委主任王辉凡经过“”浩劫的洗礼,从“明哲保官”,变为“临危莫爱身”,以加倍的努力投身到拨乱反正的工作中去。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变化,而是一种真正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的复归。“他过去的思想就是认为凡是上级的意见都是真理,级别越高其真理度越高”,这不仅使他伤害了包括妻子刘丽文在内的许多好人,而且最终也使自己在“”中陷于灭顶之灾。只是在沦为“贱民”、进行痛苦的反思之后,他的灵魂才得到洗涤和升华。作者就从人的尊严和革命者的信念相一致的思想高度,批判了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的观点,使王辉凡形象获得独特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韦君宜根据婆母杨肖禹的感人事迹,创作长篇小说《母与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立传,是韦君宜酝酿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