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孝舜地

德孝舜地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毕星星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95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2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这套丛书中,我读出了神之奇,人之本,天之伦,地之道,武将之勇猛,文人之风雅,仿佛看到河东先祖先贤神采奕奕,从大河岸畔、田野深处朝我走来。——李敬泽
内容简介
舜,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建都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帝舜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帝舜时代距今已经四千多年,扑朔迷离的帝舜传说,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叙述。作者对大量的文史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爬梳抉剔,也对种种传说和遗迹进行了田野调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蒲坂建都、舜乡负夏、鸣条舜帝陵等篇章勾勒帝舜踪迹,并独辟专章《在今朝》,详细介绍了德孝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简介
毕星星,山西临猗人,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著有长篇文化散文《大音绝唱》,散文随笔集《坚锐的往事》《走过带伤的岁月》《走出岁月的阴影》等十多种,长篇纪实文学《蓝火苗,红火苗》。近年主要作品有《乡村档案》《乡村风景》系列散文。近期出版文化散文集《河槽人家》。作品多次入选各个年度年选及排行榜,有作品获过冰心散文奖,赵树理文学奖。
目录
引子:一个叫蒲的地方
第一章 在蒲坂
第一节 唤醒千年文字
第二节 大地上的印证
第三节 传说的伟大力量
第四节 千秋功业,起点在此
第五节 礼乐之光
第六节 尧王台上说禅让
第七节 湖光山色之外
第八节 沿山走,沿河走
第二章 在负夏
第一节 舜乡,另一种叙述
第二节 探寻负夏城
第三节 庙会,民众和神祇的狂欢
第四节 一条美丽的路线图
第五节 历山访古
第三章 在鸣条
第一节 一个人的舜帝陵
第二节 为什么是鸣条岗
第三节 了却君王身后事
第四节 旧邦与维新
第五节 游览舜帝陵
第四章 在今朝
第一节 穿越四千年的遗产
第二节 今日德孝
第三节 好村子雷家坡
第四节 民间的治史热情
第五节 这里最早叫中国:先声和余响
第六节 眺望陶寺
后记
参考文献
摘要
     第一章 在蒲坂 第一节 唤醒千年文字 迄今为止,关于舜,我们知道的也许很多,也许并不多。 关于中华民族的远古历史,从小我们得到的教育就是五千年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我们早已耳熟能详,深入人心。但是这个五千年也是来之不易。前前后后,经历过多少驳论质疑,域外的,国内学者的。比如那个有名的“禹是一条虫”,在你我的青少年时代,就曾经困扰了许多年轻的心灵。 到了1995年,国家终于作出决策,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庞大的课题组,有专家学者两百多人参加,经过五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制定了夏商周年表,考古挖掘,电算化处理,碳-14测定,天文历法推算,终于对于夏商周的历史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交代。 他们的结论是,夏代开始估计为公元前2070年,夏和商的界限估计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估计在公元前1300年。 这个当然属于国家的重大科研成果。把我们的文明史扎扎实实落实在四千年左右。 再往前推进一步,就触摸到了尧舜禹鲜活的身躯。但是,这个工程的脚步,到此止住了。 那么,尧舜禹的时代,究竟是真还是假?尧舜,究竟是实实在在的先王,还是子虚乌有的传说?传说时代,就仅仅是传说吗? 在山西的西南角,首先有一伙子学者队伍,显得那么不服气不服输。在这一带,明明打小就听着尧舜禹的故事长大,尧舜禹在幼小的心灵早已种植了生气勃勃的种子,身边到处是尧舜禹的遗迹,怎么可能像一片云一样飘浮在高空可望而不可即? 运城永济一班职业的、业余的学者,于此便开始了艰难的扒梳打捞。他们先从先秦的典籍里寻找有关记述。我到永济市考察,随便找到一个当地的专家,都能如数家珍,读出一连串关于尧舜的典籍铭记—— 最早关于舜帝的记载,在《尚书·虞书》中,舜帝的生卒、继位、作为、执政、巡守、任用官员,在此都有大略记载。《尚书》佶屈聱牙,号称天下最难懂的文字,但是在书中,记其大略之时竟然不乏描述性的文字。《舜典》称舜“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孔安国《尚书正义》说得很明白,“虞与妫汭为一地”,“妫水在河东历山西,西流蒲坂县南,入于河,舜居其旁”。 记述尧舜史实,春秋时代就多起来了。《左传》《国语》都有了零星文字。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在《中庸》第三十章有云,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孔子言效法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尊天时变化,下与水土协调,好像天地没有一物不能扶持承载,没有一物不能覆盖笼罩;又好像四时交替运行,日月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互相并不妨害,天地同时运行,互相并不违和。小德如水流浸润,大德使万物敦厚淳朴,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 《尧曰》一篇,孔子对尧的赞美十分明显。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在孔子的心目中,尧这样的君主,太崇高太伟大,世界上只有天最为高大,而尧以天为准则。他的德行浩大无边,称颂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儿。他的功业太过伟大,他的礼乐制度光芒四射,辉耀千秋。 《论语》一书有六篇涉及舜。孔子同样赞美舜和大禹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意思是说,舜和禹多么崇高,贵为天子,拥有四海,却一点也不为自己。 孔子还认为舜是一个大聪大慧的人。他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他告诉人们,舜可以说是最聪明的人了。舜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常人浅近的表达。他隐讳别人的短处,张扬别人的长处,抓住人们议论的两极,折中决策,施行于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赞美舜善于集思广益,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从而慎重决策的办事风格。 对于舜的孝,孔子更是全方位褒扬,不遗余力。他说:“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还说,“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作为儒家学说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对尧舜的推崇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在《孟子》一书中,对尧舜的论述不仅随处可见,而且都是大段地不吝赞美。他论及尧的仁德,说:“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意思是说,尧因为得不到舜这样的人而发愁,舜因为得不到禹和皋陶这样的人而发愁。为百亩之田没有种好而发愁的人,是农夫。把钱财分给别人叫恩惠,把为善之道教给别人叫忠厚,为天下物色贤人叫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