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后圣荀子

后圣荀子

  • 字数: 23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高专诚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95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这套丛书中,我读出了神之奇,人之本,天之伦,地之道,武将之勇猛,文人之风雅,仿佛看到河东先祖先贤神采奕奕,从大河岸畔、田野深处朝我走来。——李敬泽一生辉煌,兼容儒法思想;贡献杰出,塑形三晋文化。——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实为基础,作者分阶段介绍了荀子的经历,及其学术思想成立过程。主要为以下四个阶段:离开家乡前的早期阶段,荀子是传承子夏儒学,锻成三晋风骨的儒学家;在齐国稷下学宫的中期阶段,荀子是交流思想学术,纵论人性为恶的哲学家;游历各国的中后期阶段,荀子是通观天下政治,融合儒法王霸的政论家;终老兰陵的晚期阶段,荀子是传述儒家经典,回归教育学术的教育家。
作者简介
高专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荀子传》《荀子与先秦学术的终结》《孔子·孔子弟子》《专制之父韩非子》《子夏与三晋儒学》《御注老子》《论语通说》《孟子通说》《老子通说》《三晋烽烟》等三十余种,译著有《新加坡的挑战——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孔子与中国之道》《荀悦与中古儒学》等。
目录
引言 一生辉煌,兼容儒法思想 杰出贡献,塑形三晋文化
第一章 儒学家荀子:传承子夏儒学,锻成三晋风骨
第一节 生于河东,初游燕国
第二节 长于河东,传承儒术
第三节 走出河东,议论赵兵
第二章 哲学家荀子:交流思想学术,纵论人性为恶
第一节 游学齐鲁,申论人性
第二节 批判乱象,评说百家
第三节 天人有分,畅叙人群
第三章 政论家荀子:通观天下政治,融合儒法王霸
第一节 会见秦相,臧否秦政
第二节 论辩秦王,褒贬儒生
第三节 王政霸政,人治法治
第四章 教育家荀子:传述儒家经典,回归教育学术
第一节 投奔春申,终老楚国
第二节 写成巨著,文乐传世
第三节 教书育人,传承经典
摘要
     第一章 儒学家荀子:传承子夏儒学,锻成三晋风骨 如同先秦时期几乎所有思想家一样,由于相关史籍的记载阙如且混乱,荀子生平事迹能让后人确知的内容也是少之又少。尽管如此,因为生平事迹对于任何一位思想家都非常重要,所以本书还是要认真探究荀子生平,努力把荀子生平事迹与他的思想历程相结合,试图在这种结合中加深对荀子思想的理解。 荀子思想的核心是先秦儒家思想,这是把握整体荀子的关键之处。荀子儒家思想的形成与他五十岁之前主要在晋地河东的生活经历直接相关。在荀子时代,子夏儒家思想在河东大地有着广泛影响。荀子思想既是对子夏思想的传承,也表现出十足的三晋风骨。不用说,在成长为儒学家的过程中,荀子也与赵国和赵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节 生于河东,初游燕国 众所周知,在史料记载方面,除了上古时代,最混乱的莫过于战国时期。战国时代开始的时间节点有若干个,比较被认可的是有名的“三家分晋”事件。不过,就是这个事件的完成,也有若干时间节点。比如,可以早到公元前397年(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命赵、韩、魏三家皆为诸侯。也可以晚到公元前376年(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掉晋公室,三分晋公之地,把晋静公贬为普通人。 郇地荀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是“赵人”,赵国或赵地人氏。这乍看之下很清楚,然而,无论是赵国,还是赵国之地,在战国时代也是无比混乱,无法确知之处甚多。魏、韩、赵三国取代宗主国晋国,但它们的疆界始终混乱不堪。魏、韩、赵曾经是晋国大家族,他们的土地来自晋国历代君主赐给的采邑,从一开始就是东一块西一块,并没有连成一个整体。他们的土地还来自各大家族之间的土地抢夺和兼并,就大数而言,在春秋战国之交,晋国的大家族从十三家变为最后三家,得自十家的土地也不可能与三家原有的土地相连属。 总之,当魏、韩、赵三家立国之时,它们的土地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前人对此有太多考证,但由于情况复杂,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地名变化、记载缺失等,并没有弄清楚三晋国家的疆界问题。实际情况是,到了战国初年,三国都意识到了疆界问题,特别是三国都想快速发展,又产生一些新矛盾的时候,疆界混乱,地域管理成本太高的问题,就成为三国共同的问题。 至战国中期,三国一直在不断进行土地置换。但在原初晋国境内,三国疆界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三国也意识到这个痼疾难以,就都选择在晋地之外拓展领土,直至把国都迁到晋地之外。赵国都城最终定在邯郸,现在河北邯郸境内。 在此交代魏、韩、赵三国疆域和都城变迁,是对荀子所谓“赵人”的回应。《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认为,荀子“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是说荀子在五十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家乡赵国或赵地。 荀子无疑是赵国人或赵地人,但再具体一步,究竟在赵国何地、赵地何处,争议就来了。大略来看,有三晋河东和燕赵邯郸之说。传统上倾向于认为荀子是河东人,就是山西晋西南地区之人。近些年来,河北学者不断强调荀子是河北邯郸人,并展开相应研究,毕竟邯郸是赵国都城,并且《荀子》中也有荀子在邯郸活动的记载。 P14-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