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三农"故事之乡村记忆
字数: 11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商品条码: 978751991263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以活泼不失稳重感、轻松不失思想性的基调,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发青年人感悟历史的兴趣,唤起青年人的爱国奋斗情怀。 翻开本书,了解三农历史的同时,更能汲取奋进力量!
内容简介
这本通俗有趣的漫话“三农”,由农业农村部直属政策咨询机构、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会同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报共同打造。作为针对大众的普及读物,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严格考证,用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给读者讲“三农”的故事。 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诞生、红旗渠的故事、小岗村“大包干”、取消农业税、精准扶贫……本书生动还原了这些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农村巨变是怎样一路走来的。
作者简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是农业部直属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其前身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研中心秉承优良传统、注重深入调研、充分统筹分析,为国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农村发展战略和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和对策建议,是“三农”政策研究的重要智库。 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报又名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创刊于1979年1月20日,由时任中央主管领导批示成立,现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环球时报社主办,是中国专享面向全国发行的高品位漫画类报纸,也是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漫画专业刊物。2015年,被中宣部授予国家新闻动漫传播示范平台,成为全国拥有权威的动漫类传播主阵地。
目录
第一篇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发源地 1
中国大地的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 3
啥叫“合作医疗” / 4
“合作医疗”的普及和发展 / 6
新时代的新成就 / 8
第二篇 人工天河“红旗渠” 11
新中国的奇迹 / 12
把山西的漳河水引到河南林县来 / 14
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牺牲 / 15
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和“幸福渠” / 17
不能忘了杨贵 / 18
红旗渠是树立在太行山上的一座丰碑 / 19
第三篇 小岗村响起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 21
穷则思变,领导带头改弦更张 / 22
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 23
“大包干”引领全国改革方向 / 25
从“红手印”到“红证书” / 27
而今迈步从头越 / 28
第四篇 从无锡堰桥看乡镇企业的“前世今生” 31
乡镇企业起源于社队企业 / 32
堰桥经验是怎样炼成的 / 34
全国推广堰桥经验 / 36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37
建在无锡的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 / 38
第五篇 “村民自治”从这里起步 41
率先: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 / 42
缘起: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呼唤乡村治理的变革 / 43
改革: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正式诞生 / 44
推广:村民自治上升为国家层面管理制度 / 46
第六篇 中国扶贫第一村 51
“输血”救济,成效甚微 / 53
“换血”搬迁,挪窝拔根 / 55
“造血”授渔,内生动力 / 56
第七篇 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潮 61
外出务工大潮的兴起 / 62
从控制“盲流”到有序引导 / 63
哪些省份劳务输出最多 / 66
农民工的历史性贡献 / 69
第八篇 “希望工程”结硕果 71
什么是“希望工程” / 72
“希望工程”的由来 / 74
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 75
让人难忘的“大眼睛”照片 / 77
改革与升华 / 79
第九篇 全面取消农业税 83
事关全国农民利益的大事 / 84
农业税的起源和变革 / 85
王三妮和“告别田赋鼎” / 87
从取消农业税到“两免一补” / 89
第十篇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91
耕地中的“大熊猫” / 92
粮食大省如何成为农业强省 / 93
把粮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富民优势 / 95
兴粮、强县、富民,三措并举 / 97
把黑土地视若珍宝 / 99
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 100
第十一篇 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 103
什么是“三权分置” / 104
“三权分置”的产生背景 / 106
“三权分置”的基本原则 / 107
“三权分置”的意义作用 / 108
第十二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11
发生在浙江安吉的有名论断 / 112
矿山曾经是全村人的“命根子” / 113
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 / 115
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 118
展开美丽中国的崭新画卷 / 119
第十三篇 精准扶贫的“首倡地” 121
风起湘西十八洞村 / 122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 123
得益于精准扶贫“首倡地”这块金字招牌 / 126
乡村振兴有了“路线图” / 127
第十四篇 全国积分制治理第一村 131
官场村的新创举 / 132
“行为银行”与“快乐会议” / 133
积分制模式的完善 / 136
积分制治理的影响 / 138
第十五篇 “千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41
保护环境,传统发展方式必须转型 / 142
找准抓手,果断决策推进“千万工程” / 144
持续努力,“千万工程”的四个发展阶段 / 146
美丽升级,从“千万工程”到全面振兴 / 147
第十六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5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 15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和意义 / 154
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 / 156
各地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 158
摘要
周恩来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习近平强调,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性和宗旨的集中表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也有人说:“这里的人工天河,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个奇迹,就是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引漳入林的巨大水利工程。 “红旗渠”的名称,主要是取“红旗精神”的象征意义。 那时的林县,现在已经改名叫林州。因为古时候,这个地方就叫林州。林州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属安阳市管辖。准确地说,林州是个山区县,而且是个大县。现在下辖4个街道、16个镇,还有1个重量经济技术开发区,户籍人口114万。由于在太行山南段,四周环山,气流无法深入,历来备受干旱之苦。据县志记载,自明代以来,这里发生过100多次自然灾害,因大早绝收就有30次,经济发展严重落后。由于缺水,林县人只得将生产和生活用水反复利用,导致疾病流行。全县的患病人数一度占到总人口的30%以上,人民生命健康遭受巨大威胁。因为争水,人们经常发生矛盾纠纷。 新中国成立后,林县陆续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但依然没有解决土地灌溉问题。1957年12月,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参加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全国山区工作座谈会议后,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响亮口号。 此后,他们相继修建了4座中型水库,开挖了2400万个鱼鳞坑,37000条防洪渠,整修山坡梯田389000亩,挖旱池2453个,打旱井28512眼。但由于水源不足,当1959年遇到靠前的干旱时,境内的4条河流全都断流干涸。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修建的水库无水可蓄。很多山村群众连获取生活用水都极为困难。 林县的干部群众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人林县。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于是县委县政府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县委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兵分三路,到毗邻的山西省平顺、陵川和壶关县考察水源。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对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客观测算与评估,对技术难度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山西的赤壁段、耽车村、侯壁段、辛安村等几个引水点。 1960年2月10日,林县县委县政府召开“引漳人林”誓师大会。通过广播,向全县人民郑重宣告:“伟大的划时代的‘引漳人林’工程,定于1960年2月11日正式开工!”当时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局面,而林县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动员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副漳入林”工程。全县人民横下一条心,再苦再难,也要把渠修成,把水引进来。 1960年3月6日,林县县委书记、修渠领头人杨贵,正式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10年。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2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共挖砌土石方1515.82万立方米。红旗渠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总干渠长70.6公里,高4.3米,宽8米。在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延伸进林县腹地。红旗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沿渠兴建水库48座,堰塘346座,提水站45座,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 P12-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