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献检索在各行各业应用极其广泛,大到政府部门的产业决策和招商引资引智,小到企
业技术创新研发、竞争对手分析研判等,背后都有文献检索作为决策支撑。在文献检索过程
中,大家常会混淆一些概念。因此,在进行文献检索之前,有必要弄清楚一些基本的概念,为
后续的检索实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文献类型、情报
获取案例等内容。
1.1 基本概念
1.1.1 信息
信息源自通信领域,是事物传输和处理的对象。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
消息、指令、数据等所包含的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信息。
1.信息的基本属性
信息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实质性和传递性、媒介性和共享性等属性。
(1)信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体现在信息源自事物,是事物的普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
可以被感知、获取、处理、存储和传递。
(2)信息的实质性和传递性体现在事物在形态改变上的表征构成了信息的实质内容,
信息依附一定的载体传递后被人们接受和利用。
(3)信息的媒介性和共享性体现在信息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媒介,通过传递可以被两个
及两个以上的用户共享,共享的信息量不会受分享用户数量的影响。
2.信息的类型和载体
信息按形成领域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按存在状态可分为瞬时信息和保留信息;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字信息、图像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
信息的载体是信息得以保存的物质实体。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借助特定的载体才
能表现、传递和利用。从古代的甲骨、金石、棉帛、竹简到现今的纸张、感光材料、磁性材料、
半导体材料,信息载体和存储技术已经发生数次质的飞跃,为信息检索与存储提供了极大的
便利。
001
1.1.2 知识
知识是由人们通过有目的、有区别、有选择地利用信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认识、理解和
整合后,使信息系统化而构成的。知识不同于信息,知识的形成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知识
仅存在于人类社会。
1.知识的属性
(1)知识的意识性。知识是一种观念形态,只有通过人类的思维意识才能认识它、产生 它及利用它。
(2)知识的实践性。实践是产生知识的基础,也是检验知识的标准;知识又对实践具有
重要的指导作用。
(3)知识的规律性。人类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运动过程的
规律性。
(4)知识的继承性。每一次新知识的产生,既是对原有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下一
次新知识更新的基础和前提。
(5)知识的渗透性。不同门类的知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知识的网状结构。
2.知识的类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 Development,
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1)Know What: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指事实类的知识。
(2)Know Why:关于“为什么”的知识,指原理和规律类的知识。
(3)Know How:关于“怎么样”的知识,指技能和能力类的知识。
(4)Know Who:关于“是谁”的知识,指人力资源类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其中,显性知识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
式等加以表述的知识,是容易被人类直接获取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人类在大量实践中领悟
的经验、技能技巧、心得体会以及对待事物的观点和评论等知识。
1.1.3 情报
情报是人类在一定时间内为了特定目的而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与情报相
关的活动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的实践活动中,源源不断地创
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情报。
案例1-1
日本人如何通过情报分析获得大庆油田的秘密?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生产能力是严格保密的,日本为了与中国
做成炼油设备的交易,迫切需要掌握大庆油田的相关情报。为此,日本相关机构从中国公开
的刊物中收集了大量信息,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准确得出大庆油田的位置、规
模和生产能力的情报。
002
日本情报机构根据1964年《人民日报》刊发的《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报道,判断出中国的
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以此为线索,在1966年《中国画报》上又看到王进喜站在钻机旁的照片
(图1-1)。日方根据王进喜的衣着确定,只有在46°N 至48°N 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
的衣服,因此大庆油田可能在冬季为-30℃的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之
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坐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得
出了“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的结论。
图1-1 《中国画报》上王进喜站在钻机旁
1966年10月,日方又对《人民中国》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