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毓老师说诗书礼
字数: 30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商品条码: 978755116243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64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8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 宏大的视野。毓老师为皇族后裔,家学深厚,视野宏大,读毓老师的作品更让读者以更宽阔的视角去理解经典,并运用于现实生活。 2. 依经解经的写法:毓老师特别注重对经典本身的理解,不随意阐发个人见解,而是依经解经,治学严谨。 3. 嬉笑怒骂的风格:毓老师的语言极其生动幽默,能让读者在嬉笑怒骂中得到深刻的领悟。 4. 书中蕴含的经典的时代意义和日新月新的巨大能量。毓老师讲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做无谓的考据,不掉书袋,而是追求经典的现实意义以及其蕴含的巨大智慧,给读者以深刻启迪。
内容简介
此书乃依据毓老师课堂讲授《诗经》《尚书》《礼记》之笔记整理而成。毓老师学的是帝王之学,讲解经典遵循的是儒家经学传统,依经解经,一字一义,重视经典的经世致用之功。比如,《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但是毓老师眼中的《诗经》乃是一部优选的社会学著作,是人性之本初;而政治理论、政绩皆在《尚书》,处理一切事物的规则皆在《礼记》。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师曾、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郑孝胥等国学大家,私淑熊十力,终成一代大儒。1947年起,开始在台湾地区宣扬中华文化,先后创天德黉舍、奉元书院,私人讲学一甲子,主张“达德光宇宙,生命壮自然”“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受教弟子万余人,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有名的弟子有徐泓、辛意云、林义正、陈明哲、刘君祖、孙中兴、黄忠天、陈明德、蒋勋、严定暹、张辉诚、简媜、吕世浩等学界名家,以及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孟旦、甘慕白等美国汉学家。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的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一百零六岁。
目录
诗经
前言
朱熹《诗经集传》序
吴闿生《诗义会通》自序
周南
一、关雎
二、葛覃
三、卷耳
四、樛木
五、螽斯
六、桃夭
七、兔罝
八、芣苢
九、汉广
十、汝坟
十一、麟之趾
召南
一、鹊巢
二、采蘩
三、草虫
四、采
五、甘棠
六、行露
七、羔羊
八、殷其雷
九、摽有梅
十、小星
十一、江有汜
十二、野有死麇
十三、何彼矣
十四、驺虞
余论
熊十力《诗经略说》
尚书
前言
蔡沈《书经集传序》
一、尧典、舜典
二、皋陶谟
三、甘誓
四、汤誓
五、洪范
六、立政
七、秦誓
熊十力《尚书略说》
礼记
前言
一、礼运
二、学记
三、乐记之一
(一)乐论
(二)乐论
(三)乐礼
(四)乐施
(五)乐言
四、乐记之二
(六)乐象
(七)乐情
(八)魏文侯
(九)宾牟贾
(十)乐化
(十一)师乙
五、经解
六、儒行
余论
熊十力《仪礼、礼记略说》
摘要
《诗经集传》序 朱 熹 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 静,天之性也。感于物(包含人、事) 而动,性之欲也。’” 诗歌,自然的流露,“闻其声,知其政”。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人 之生也直”,天性是善的,皆发于至性,流于至情,则无邪,“《关 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性与情,必分清,则知是非、善恶。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终生就痛苦。做事,所表现处理事,皆情之性,非性之情。 “致中和”,性与情合而为一,性情不二,性即情,情即性,“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圣人的 境界,发与不发,皆合乎中道。 “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 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 音响节族( zòu,奏) 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 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诗言 志”,志为心之所主。“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季氏》),无 以言民之疾苦,知其言,则知其人。“诗者,持也” (《诗纬·含神 雾》),“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上》),不要将浩然之气 暴露,如气球,应“直养而无害”。 《诗纬》成书时代,可能与《孟子》接近。二书意境差不多, 成书年代近。《诗》近于道,道之末。 “自然之音响节奏”,此自然之美。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 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表现) 于言之余也。心之 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 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 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勉励) 惩之。 是亦所以为教也。” 人每天所感必杂。性善,感于善;见不善,心动,即感于恶。 一般人不懂自反,因他对许多观念的反应,并不那么深刻。 越聪明的人,感觉越多,最容易罪过。白痴不懂得反省。“思所 以自反”,才能改过迁善。必有大功夫,才能反省改过。 做事的原则,但求无愧于心。为外面是非所左右,不能做事,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少能过女人一关。权、势都会过去。不 要自以为聪明,聪明就下地狱。聪明、智慧是一回事,能全其德 者少。因为聪明才易出事,年轻人自以为什么都懂,然而做事后 遗症多。 《礼记·经解》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 敦厚,《诗》教也。”《诗经》是人性与情的表现。 “昔周盛之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 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 之邦国,以化天下。” 此话若是可信,那周朝历史又何推荐阅读?“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姬家闹得很,缺德,周公如何成其 功?牺牲其兄弟,达其成就。 人的劣根性,在崇拜“过去”,而不重视“当时之可”。所以, 社会始终在“落伍”那边,民族之落伍! 当政者有其立场,但一般人必接受当时之古。古时智能,有 价值的可以吸收,但不可以崇拜过去。 “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 之典。降自昭穆而后, 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 “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回京后,将之分 类,作为诸侯之黜陟、行政之参考。 《国风》中有百姓对地方之“怨”,作打油诗以代表民意,可 以观风俗,知得失。 采诗,是为民申其疾苦。“不学《诗》,无以言”,乃无以言 民间之疾苦,听不到来自民间的声音。 “诗言志”,从《诗经》看社会的反映,故可以兴、观、群、怨, 以知民间对政治之好恶,是一部社会学、民俗学。 周室自昭、穆以后,王室陵夷,而至东迁。采诗之风亡,《诗》 乃亡,民意无法表达。 “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劝惩黜陟之政。于是 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 孔子为“素王”,有王之德,无王之位,为一空王,故“无 以行劝惩黜陟之政”。 《孟子·离娄下》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 《春秋》作。”孔子作《春秋》,“其事则齐桓、晋文,其义则丘窃 取之”,孔子有所取义。《春秋》言性,是明义之书,不是历史。 读《春秋》,在明义。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论语·卫灵公》),历史有阙文,才是信 史。相信历史,是自欺,“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