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糖尿病中西医健康管理全书

糖尿病中西医健康管理全书

  • 字数: 1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32674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国内外近期新的相关指南、建议、专家共识及专科医生的临尻经验,同时融合糖尿病慢病管理的理念,全面、详细介绍了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因、诊断、西医治疗方案,如何进行饮食、运动管理等,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经验和特色治疗经验等内容,为大众提供专业、细致的糖尿病健康管理知识普及。同时,本书配有融合出版资源,读者可以扫码观看讲解视频,并在线上交流圈内进行互动交流。
作者简介
唐咸玉,男,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中医辨治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2部,参编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内分泌学部分;参与行业标准《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
目录
什么是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慢性病管理简述
一、慢性病发病形势及危害
二、慢性病的防治
三、慢性病管理的内容
四、糖尿病管理的意义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分型
一、1型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四、妊娠糖尿病
……

摘要
     1.患者的管理 在国外,有两种管理模式极具代表性,分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式医疗(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PCMH)和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CDSM。 PCMH由“以患者为中心的基层医疗协作”联盟提出,已经在美国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工作流程是患者或健康者加入,登记注册一诊所或社区医疗机构档案管理员进行档案录入,上传资料——专业医疗团队评估健康状况、风险,提出解决方案——各级医师协同,分析哪些是主动服务对象,都要提供什么服务——制定服务计划,达成医患共识——基层团队执行计划,监督团队根据执行情况,调整沟通方式(电话、短信、邮件、来院等)——帮助患者寻求支持(政策、奖惩等)——研究改进计划(合理分工、优化流程)。这一模式通过两方面节约了医疗费用:第一是减少了医院对急诊病房的投入;第二是通过对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日常护理,减少了他们的住院次数。它的突出特点是各级医生之间实现了团队协作,但该模式需要优选的信息网络系统支持以节约人力资源,并且需要庞大的医疗体系支援或者需要更大型综合性医院与周边社区医院协作,普通社区服务中心难以单独开展。 CDSM是指用自我管理的方法来控制慢性病,即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F,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其实质是患者教育项目。它通过系列健康教育课程教给患者自我管理需要的知识、技能、信心及和医师交流的技巧,来帮助慢性病患者在得到医师更有效的支持下,主要依靠自己来解决慢性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有效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可以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卫生服务,节约卫生资源。2005年,自我管理在国际会议上定义为,任何有长期健康问题的人士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制度目标或方针去面对及处理因健康导致的处境与它并存。我国慢性病自我管理已形成了“专业人员授课+疾病管理技能训练+病友相互交流防病经验、相互教育”的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疾病的管理 对疾病进行规范的治疗是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的核心。应强调的是,所谓标准化治疗只是提供治疗的原则和大力度优惠标准,并不是给所有患者采取“一刀切”的治疗。理想的疾病管理模式是将标准化流程和个体化调整相结合。患者间的个体差异不仅体现为疾病在不同个体的病理机制不尽相同,还体现为不同个体对治疗的反应不一而同,适合不同个体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就糖尿病而言,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不同,即使是2型糖尿病患者,其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都可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 3.慢性病管理团队人员的管理 高效的慢性病管理团队是慢性病管理的有效保障,团队中应有临床医师、药剂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多专业人员分工协作,通过更科学、更高效的管理达到更佳的疾病控制率。 (三)慢性病的管理媒介 慢性病的管理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方法、使用有效的工具、充分利用环境的影响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方法和工具即是慢性病的管理媒介。管理媒介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来选择。硬件设施好的管理中心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人体模型对患者进行培训、教育,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宣传,建立中心的网站和论坛供患者讨论、交流,并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在做好对本中心患者管理的同时,收集慢性病相关的数据,为完善管理体系和研究提供资料。硬件设施较差的单位可以通过进社区宣传、义诊、发放宣传单等其他形式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随访、交流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等较便捷的途径完成。近年来,健康知识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捷,慢性病的管理方式也应利用越来越进步的枯术。 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