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藏宗教之旅

西藏宗教之旅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 作者: (意)图齐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802534452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西藏宗教之旅》一书共分七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吐蕃佛教的起源。西藏人认为佛教是于松赞干布(卒于649年)时代传人吐蕃的,西藏各教派均奉该赞普为吐蕃王朝的创始人,还有一些人则断言吐蕃首次接触佛教在拉脱脱日赞普时代,他是松赞干布一个遥远的先祖。吐蕃的佛经和佛教象征物是自天而降的,当时中亚和印度的某些高僧们曾到达过吐蕃。松赞干布皈依佛门是由于他受其来自尼婆罗和唐朝两位王后的影响。唐朝文成公主携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并将之供于小昭寺内。同样,大家也把携去米居多言(不动金刚)的雕像和建造大昭寺的功劳归于了他的尼婆罗王后。但事实上佛教传人吐蕃的时间主要是墀松德赞(756-797年)时代,桑耶寺正是在这个时代建成的。当然这也不是某种偶然决定的,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当时有两个人起了重要作用,其一为巴地的巴赛朗;其二为来自汉地的“上师”或“和尚”,他曾陪同幼年的墀松德赞玩耍。除了这两个集团之外,以莲花生与毗卢遮那为首的另外两个派别在佛教传人吐蕃的过程中亦曾起过重要作用。

  对于吐蕃前弘期佛教各不同派别之间的共存和对立问题,作者认为吐蕃佛教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两个派别,即一方偏爱印度佛教,而另一方则更主张实施汉地佛教。巴赛朗很可能就是益西旺布(天资智慧),他曾赴印度和尼婆罗并向莲花生和寂护发出了邀请。邀请寂护可能遭到了失败,所以才把莲花生请到了吐蕃。莲花生在吐蕃传播佛教的作用远没有晚期史料所赋予他的那样大,他不大关心建造桑耶寺,由于有被谋杀的危险,他被迫离开吐蕃。仅仅到了吐蕃佛教的后弘期,莲花生的巫士形象才得以改善。吐蕃宗教关于莲花生有许多假设的故事,这些故事形成了一部以驱魔为基础的浪漫史诗。中国天朝则支持上师一派,希望在吐蕃传播禅宗佛教。吐蕃对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是自由开放的。来自汉地、印度和中亚的祖师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思想家、辩证论者、文法学家和密教大师。因此,吐蕃佛教在开始时只触及到了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上层,发展佛教的动力也只能来自上层。汉人、中亚人和印度人联合翻译佛经。藏传佛教在前弘期仅限于崇拜菩萨、辟支佛和声闻;所有不崇拜三宝的人都将转生到地狱或厄运之中;他们注重羯磨教理和积累功德,修习十力、四谛和十二因缘论。
目录
   译者序言

作者序言

藏文字的拼写和发音




第一章 吐蕃的前弘期佛教

1.起源

2.吐蕃前弘期佛教不同教派的共存与对立

3.度化僧侣、修建寺院、向寺院布施

4.吐蕃、印度和汉地教派




第二章 吐蕃的后弘期佛教

1.佛教的复兴

2.仁钦藏卜和阿底峡

3.建筑大寺院




第三章 西藏喇嘛教的基本特点

1.教理基础

2.最重要的教派

3.各教派之间的对立以及他们在吐蕃政治目前所占的地位,达赖喇嘛的尊号

4.大师(喇嘛)的个人行为




第四章 西藏主要教派的教理

1.共同的先决条件

2.曼陀罗乘

3.受度和灌顶仪式

4.法身、幻身和智慧身

5.心和光明

6.觉囊巴的教理实质

7.噶举巴的教理

8.从无上续部看密教感受

9.宁玛巴的教理

10.断教派

11.总结:喇嘛教解脱教理的特征




第五章 僧侣、寺院生活、宗教历法和节日

1.寺院僧众的组织、等级和职能

2.宗教节日历法和宗教节日

3.隐修生活

4.寺院财产及其管理机构




第六章 西藏的民间宗教

1.基本特点

2.面对神魔势力的人类

3.人类和房宅的保护

4.灵魂

5.死亡

6.神香和焚香

7.对未来的幻觉:对一种行为的吉祥或不吉祥预兆的研究

8.财产和畜群的保护

9.最终的观点




第七章 西藏的苯教

西藏宗教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