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君临天下 走向鼎盛的日不落帝国

君临天下 走向鼎盛的日不落帝国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916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一套真正有故事的英格兰史,发扬史家的文学之魂,让历史更加鲜活具体这是一套真正用心讲好故事的历史,在史学写作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阿克罗伊德再次提醒我们注意,讲好故事是一门多么重要的史家技艺,文学技法仍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过去的世界。英格兰历史上令人惊叹不已的人物在书中轮番登场:为“离经叛道”的婚姻而得罪天主教会的亨利八世,盛极一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运筹帷幄的温斯顿·丘吉尔……优秀的历史作品不仅仅包含准确的事实,精彩的叙事也会让历史暗流和时代精神变得更加鲜活具体。2、传奇作家阿克罗伊德用一生筹备,凭一己之力写出真正英国味的历史彼得·阿克罗伊德是英国文坛的代表性人物,深耕英国文化数十年,著有《伦敦传》《泰晤士河传》《阿尔比恩:英国想象的起源》《牛顿传》《莎士比亚传》《狄更斯传》等数十部关于英国及其伟人的历史著作。2003年,因很好的文化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他也是《Time Out城市指南》眼中的新一代英国“国民史官”。他准备了整整一生,从2011年动笔书写“英格兰史六部曲”,历经十年,凭一己之力为他挚爱的国度写下了一整套辉煌的民族史诗。3、登峰造极的日不落时代,既有对辉煌成就的浓墨重彩,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冷静刻画本书还原了真实的维多利亚时代。走向鼎盛的日不落帝国不仅成为了海上霸主,也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科技和精神财富。无论是优秀发明的横空出世还是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发展,无论是百花齐放的杰出作品还是传播甚广的世俗思想,阿克罗伊德都予以浓墨重彩。然而,回归历史本身,本书极力重视的仍是客观性:强势的议会内部纷争不断,风光无限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在权衡中度日,繁荣的工业背后是工人们的劳累与辛酸。对于这个内容庞杂又信息量巨大的时代,作者力求以精巧的构思与布局,理性地塑造出20世纪的英格兰全貌。4、海外众多媒体一致推荐!200余幅珍贵图片,再现历史精彩瞬间《泰晤士报》《观察家》《旁观者》《图书馆周刊》《书单杂志》《科克斯书评》《每日快报》齐声赞誉。六卷中文版精选221幅历史画作和照片,直观呈现富于视觉想象的英格兰历史。阿克罗伊德既是精于叙事的作家,也是史学功底深厚的历史学家,他以作家独有的细腻笔触,在把英国历史娓娓道来的同时,保证史实的严谨性和专业性。5、设有单卷本和盒装版,满足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求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和收藏需求,中文版既推出可以分卷购买的单册,也提供可整套购买的全集。全集附赠《英格兰史大事年表》手册,帮助读者更好地贯通大英帝国近两千年的兴衰史。
内容简介
“英格兰史六部曲”是历史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代表作品,包含《帝国基业》《都铎王朝》《叛乱年代》《革命世纪》《君临天下》《革故鼎新》共六卷。它以恢弘的笔触书写出这个传奇国家所经历的历史进程:这个曾经封闭的岛国,如何借助宗教改革、议会制度、技术与思想的革命,以及贸易与殖民扩张,一步步成为一个领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以及在帝国衰微的今天,它又如何重新在战后的新秩序中定位自己,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阿克罗伊德的写作传达出他对这个曾在人类文明中居于顶点的国家的深刻眷恋,既铸就了一部大国崛起的奋斗史和创新史,也成就了一部辉煌的民族史诗。《君临天下》是阿克罗伊德“英格兰史六部曲”第五卷。以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的萧条开篇,写至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在挥霍无度的乔治四世和能力平庸的威廉四世之后,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创新时代。技术进步席卷了整个国家,优秀的发明层出不穷。中间阶层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形态,科学的进步打破了英国国教古老的传统,世俗思想得以在民众中传播,一批杰出的文学巨匠也应运而生。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凭借工业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走向世界之巅,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作者简介
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1949— ),英国历史作家和小说家,著有“英格兰史六部曲”、《伦敦传》和《莎士比亚传》等六十多部作品。1984年当选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成员,曾获毛姆文学奖、惠特布雷德传记奖和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的威廉•海涅曼奖,2003年因其在写作方面的很好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朱任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毕业。译著有《从马汉到珍珠港:日本海军与美国》《法老与石匠:你可能渴望或逃避的古代埃及的100种职业》《大屠杀:一部新的历史》《战败者:两次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东线坦克战》《1918年德国革命》等。
目录
1恶灵
2怪物
3永恒的工作
4令人厌恶的世界
5变革的大门
6虚幻的希望
7监督员
8蒸汽和速度
9猪被杀了
10年轻的希望
11城市之光
12仁慈的政府
13火蜥蜴
14最华丽的景象
15杀戮欲
16黑暗的世界
17相当时髦
18斗鸡
19出乎意料的革命
20她过不下去了
21蒂奇伯恩事件
22天使
23女皇
24萧条
25可怕的消息
26长腿老爹
27失去的幻想
28可怕的产床

英格兰君主世系
参考书目
索引
摘要
     战后的萧条持续了6年,民众对经济学的神秘原理知之甚少,他们必须将这种萧条归罪于某些事物或某个人。人们都认为这是政府的过错,或是源于执政者的渎职和挥霍。有人呼吁要建立一个“廉价政府”,但没人真正明白应该怎样完成此项壮举。统治阶层所引发的恐惧和厌恶未见消弭,反而激起了进一步的暴动和对政治选举制度改革的呼吁。 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过去的时代。有的绅士在就寝前要喝上两三瓶葡萄酒,尽管酗酒已经不再时髦;宫廷和上流社会仍备受尊崇,而同时商业财富和商人仍在悄然发展;伦敦郊区的富人养着成群的仆人和马车,车夫的头上戴着假发;市区的会计所和商贸企业都精致而低调,只在摇把门铃下方镶一块铜牌作为广告;附近的街道宽度刚好能让两辆运啤酒的马车擦身而过;每个男人和女人都按照阶层、财富和年龄尊卑有别。 然而,在19世纪20、30年代,人们看到了一种诚挚而富有活力的新气氛。那正是查尔斯·狄更斯小说里的人物身处的年代——他们包括马丁·翟述伟、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菲利普·皮利普(昵称“皮普”),当然还有狄更斯自己;他们脚下生风,目光灼灼,一天走30英里也不在话下。那些虚构的人物以一种接近契合新时代的方式展现出了道德上的活力,正如狄更斯去世次日《每日邮报》所说的那样:“后人能从他对当时生活的描绘中,比从同时代的各种记录中更清楚地了解到19世纪的时代特征。”在其他散文家和小说家那里,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19世纪的大致轮廓:既有沉郁的忧伤,也有放浪的幽默;既带着逝去的诗意,又散发着可怖;既有愤怒或怜悯的能力,又有讽刺和怀疑的偏好;既拥抱物质世界,也渴望灵性和超凡(至少在大量中间阶层看来是如此)。但过于靠近先辈们会令我们无法接受,那是他们的世界,不是我们的。如果一个21世纪的人发现自己身处那个年代的酒馆或旅店中,毫无疑问他会感到不适——无论是对气味、食物、别人的呼吸,还是对四周的整体氛围。 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早期年份的词是“pluck”,意为“应对所有挑战的勇气与能力”。这种特质也被称作“mettle”或“bottom”;它是为维多利亚时代的激情所做的一次深呼吸。用一位神父的话来说,他们不得不“冲过急流”。不同于前人和后人,他们对于人类的意志有着深刻的信念;不论宗教信仰如何,这种信念是他们的基本原则。他们决心竭尽全力,冲向彼岸。对独立的崇敬随之而来,并因后来塞缪尔·斯迈尔斯“自救”的呼声而不朽。独立已成为“生存斗争”的一部分;正如这个表达所示,它充满了明确的责任和勤奋。工作是所有行为准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它需要决心和精力、坚定和坚持、深思熟虑和不屈不挠,这些都是即将到来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基本美德。 这是一个出生率暴增的年轻社会:1811年有1200万人口,到1821年增至1400万,到1851年达到2100万;其中大约一半人年龄在20岁以下,并且都生活在城市或城郊。这只能是一个国家面临巨大转变时做出的整体反应,否则这一波人口的显著增长便难以得到解释。当然,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一个现代家庭一般包含3到4名成员,而在19世3纪同样的地方,一个家庭通常有6到7名成员,非常大的家庭也很常见。1851年的宗教普查报告称,有’700万人参加周日的礼拜,约有一半是圣公会教徒。然而,该报告也估计,有550万人从不去任何大小教堂。从教会的角度来看,英格兰正处在一种自然或平衡的状态,不过这种状态只会每况愈下。 年轻化也许有助于说明随处可见的欢快活泼。认真的信条延续了一百多年,并在百年后受到了奥斯卡·王尔德的嘲弄。华尔兹成为当时的新舞蹈,它是1813年引入英国的。起初有人认为这种舞“放荡而不雅”,因为舞伴之间贴得太近了。但飞速旋转的华尔兹最终席卷了整个英格兰的舞厅,它那种难以压抑的力量是这个时代的标志。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