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法国大革命 农民的抗争与被忽略的历史
字数: 15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英)大卫·安德烈斯
出版日期: 2022-08-01
商品条码: 978754026607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以农民的视角回望法国大革命,探究这场声势浩大的时代变革究竟为法国广大平民带来了什么现在谈及法国大革命,焦点仍集中在罗伯斯比尔、拿破仑、保尔·马拉等名人或市民精英阶层身上,却忽略了这波时代浪潮中为自己的命运怒吼、抗争的最广大群体——农民。本书选择以农民群体回顾这段历史,走入底层百姓的生活,看他们如何在无尽的压迫、摆弄与忽视中为时代带来变革。★抛开英雄光环,探究大历史背景下底层个体的生存形态,看小人物如何掀起时代巨浪法国大革命的本质是一场农民革命,历史从来不是由某几个英雄造就的,只有千千万万的人民才能推动历史浪潮。本书在描写历史发展的同时,更深入时代大背景,探究发生在每个平民身上的故事,找出让他们愤怒、起身、抗争的原因,更展现了任何一个平凡人能在历史洪流中爆发出何等磅礴力量。★有名法国大革命专家新作,重新挖掘历史真相作者大卫·安德烈斯是世界知名法国大革命史研究专家,出版过多部相关著作,其作品资料翔实、视角独到,本书是他在相关研究领域更新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中,大卫·安德烈斯震撼发声:是法国的农民阶层让1789年的大革命取得胜利,并捍卫了最终成果。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这场革命时,眼中只有法国贵族、精英与市民阶层,但事实上,农民阶层的抗争惠及的人群更广、影响范围更大。史学著作用更多篇幅来讲述罗伯斯庇尔、丹顿、拿破仑的故事,却忽略了这场革命中率先揭竿而起的法国农民,忽略了他们在拼死捍卫自己的政治权利与底层人民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良知、勤奋踏实的乡村世界,展现了身处这个世界的人们是如何奋力捍卫自己的生活,并为后代、为集体而努力的。
作者简介
大卫·安德烈斯(David Andress)朴次茅斯大学现代欧洲史教授,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大革命史研究专家,也是研究1760—1840 年欧洲及大西洋世界冲突的社会和文化史的专家。大卫目前是法国历史研究学会主席,已出版著作《恐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内战》等。
目录
前言
1农民的世界
2农民的声音
3危机与革命
4失败与背叛
5堕入灾难
6叛国
7战争、屠杀与恐惧
8共和国与人民
9屠戮与回击
10前进,回望
尾声:最后一点儿总结
拓展阅读
图片来源
注释
译名对照表
摘要
第一章 农民的世界 对现代人来说,在脑海中勾画出几百年前农民的生活场景非常困难。在许多观察家看来,他们似乎只是个体成员之间毫无差异的群体,只有在作为被强行施加现代性的改革“原材料”时才显眼一点儿。事实上,农民家庭和社会之所以让人很难想象,原因正好相反:不同个人和集体生活在各有差别的法律、社会与经济形态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种种动荡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而且他们不断与永远压在身上的重担努力而机智地斗争。 想要在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万千组合中描绘出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就实在太过狂妄了,但想谈谈他们之间的一些共性肯定是合理的。首先,人们无法单独挑出某个个体,因为尽管男性在这个高度男权化的社会中占据法律意义上的主导地位,但女性也与他们一起组建并管理家庭,而所有活动都围绕着家庭展开。男女双方都将婚姻视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策略来追求,也都希望对方能为此做出贡献——继承的土地、存下来的积蓄、当作嫁妆的家庭资源。生活是危险的,而且往往短暂得异常残酷,一个人能活到结婚年龄就已经算幸运了,因为诞生在贫困阶层的孩子,至少有一半没能活到结婚。 从表面上看,农民的生活就像是静止的,可事实上这是一场和时间的持久斗争。父母需要孩子来保障自己长远未来的生活,可是每次怀孕都有生命危险,而且每个降生的后代都必须不断和疾病与饥饿斗争才能长大,直到他们可以靠劳动维持生活,才不再是家庭中绝对的经济负担。一些农村男孩可能会从乡村牧师那里勉强学点儿什么,而女孩基本就从来不会受到教育,除非她们展现出了罕见的天赋。要不就是,男孩一到青春期就会被送去做农场雇工、牧牛人或农田工人,而女孩更多的则是从事类似的室内劳动。 这些青少年从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日子是一场更激烈的竞赛,他们得一边等待天降遗产(如果他们家有任何土地的话),或者是从病弱的父母那里接手租约,一边给自己存下一笔能起过渡作用的积蓄。这同样是一场与自己飙升的荷尔蒙的赛跑,在实现经济稳定之前,他们的婚姻根本无从谈起。他们的平均结婚年龄接近三十岁,许多夫妇会带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步入婚姻殿堂。老一辈的人总是希望这种结合对家族命运而言是一笔好买卖,而不仅仅是某场乡村舞会后令人懊悔的意外结果,或者其他更糟糕的情况。 这样一来,下一代建立自己的家庭,就像在汹涌的激流中植下一座小岛,他们希望它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好让家族逐渐壮大。但事情往往不会这么顺利,怀孕、事故和疾病都缩短了人的预期寿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通过二婚重组了家庭,这就将继子、继女和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抛进了无可避免的分裂局面中,争夺遗产的场景日益逼近。家庭和社会适应了这种生命周期的冲击,就像他们不断调整自己对季节轮替那种直接而无休止的依赖,就算其中的风险和灾难一直如影随形。 受过教育的改革者总是确信,农民可以通过受教育学会如何更好地耕种,但这种思想往往包含了一些对农民可获得资源的想象,比如品质更好的种子、更多的肥料来源、新的作物品种,可这些对农民来说根本无法触及。严峻的经济问题让许多农民不得不重复上几代人做过的事情。在其他方面,这往往与当地的复杂状况有所关联。整个18世纪后期,王室政府推行了将“荒地”变为农田的政策,这在某些地区可行,但在另一些地区就可能受限于地主的权利,种植新作物还面临着被额外征税的风险,这让农民花费的成本比获得的收成还高。 与此同时,在当时的普遍条件下,即便是最优选的农业措施也不能抵御病虫害的威胁,就像当今农业无法抵御特别天气事件的影响一样。所有这些都可能摧毁个人自有田、整座村庄甚至整个地区。1788年7月13日,一场猛烈的冰雹严重毁坏了法国中部大片地区正要成熟的谷物,导致随后的严冬粮食靠前短缺,从而催生了转年的革命。也难怪在面临这种威胁时,还有些农民社群坚信上帝会拯救苍生。教士们定期为丰收祈祷,敲响教堂的钟以图抵御雷暴也是当时的普遍做法。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