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丛华集 多维视角与多重价值中的中国遗产保护

丛华集 多维视角与多重价值中的中国遗产保护

  • 字数: 3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沈旸 等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765020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七个专题,专题内以个案研究为点,构成类型的思考。本书作者为东南大学教授沈旸老师,是其论文集第三册,本书从多维视角看待遗产的价值评估,进而对当代的中国遗产保护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本书适合建筑学专业、古建保护等专业,也适合对古代建筑文化、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目录
方法视野
国际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进及其本土化
《建筑师》194期“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专栏”前言
何以壮美
《建筑学报》601期“特集故宫建筑研究性保护实践”前言
存续与新生
《建筑师》207期“建筑再利用理论与实践专栏”前言
建造信息
明长城的建造技术特征与建造信息保护:以夯土长城为例
“一片石关”的两个历史疑问: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
明长城建造中的层位关系在构造层面的反映:以大同镇段为例
军事运作
基于军事地形的明长城选址与布局:以锥子山小河口段为例
“军事工程”类遗址的价值建构与多样选择:以晚清海防体系中的西炮台为例
事件途径
“事件性”与“革命旧址”类文物的保护规划编制:兼及红色旅游发展
“事件性”特征与“完整性”评估:近现代重要史迹的信息链接与史实表达
“革命烈土纪念建筑物”类文物的保护对象构成及
战场遗存的保护模式
城市问题
基于展示利用的城市缝隙中“一般性”文物建筑的生存
约束的窗口:城市高密度地段的城墙保护与呈现
江山八法:
基于数字化信息图谱的山水城市设计探索——以杭州钱塘江两岸地区为例
文化景观
从“对象”到“场域”的风景名胜资源整合与保护
基于不可逆历史信息受损的空间整合与序列重塑
一脉泉随天地老:晋水流域水神祭祀类文化景观的价值与保护
再构“城堰一体”: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整体文化景观呈现
利用操作
中国“20世纪遗产”保护再利用中的“前策划”与“后评估”:以建筑师介入的视角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