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卷2) 从《春秋》到荀子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卷2) 从《春秋》到荀子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张祥龙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067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由哲学大家张祥龙教授的讲课内容整理而成,此次作为“张祥龙文集”之一出版。作者从现象学的角度讲述了先秦时期儒家哲学的发展历程。区别余以往思想史以人为思想传承线索的解读方式,作者选取先秦儒家经典《春秋》《大学》《中庸》《孟子》《荀子》,梳理了儒学思想在先秦时期的传播脉络,剖析了儒家思想精髓如何通过典籍继承与发展。本书的创造性阐释,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先秦儒学,感受中国古典哲学的魅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作者简介
张祥龙,1949年生于香港九龙,后随父母迁居北京,先后在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和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获得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讲座教授,《世界哲学》《哲学们》《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刊物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西方哲学笔记》《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等。
目录
开篇辞
第一讲孔子思想的哲理特点和传承焦虑
第一节孔子哲理思想综述及其与其他宗教的对比
第二节孔子之后儒家焦虑的问题:如何“自见于后世”?
第三节什么是普遍主义和非普遍主义?
第四节孔子及儒家哲理的独特性:非普遍主义的情境中生意成真
第二讲《春秋》的深远寓意
第一节《春秋》最晚出却最奇特
第二节《春秋》岂止于一史书
第三节《春秋》的特异之处(一)
第四节《春秋》的特异之处(二):《春秋》文本的强烈引发性与“书文/口说”二向性
第五节口说造就“素王”
第三讲《春秋》的乐感与诗意
第一节《春秋》通礼乐
第二节《春秋》之“元”中的乐意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