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 字数: 27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38337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际关系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做人的技巧。 本书全面了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心理理论和实践基础,探讨人际态度、人际合作与冲突、人际知觉与网络人际等对人际关系心理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本书帮助读者们营造健康、优质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谭昆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关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兼任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社会学学会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公共关系学、政府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开发工作。公开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1篇;撰写著作和教材12部;主编著作和教材9部;参编著作和教材11部。
目录
第一章 人际关系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与对象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行为模式
【案例分析】社区小骑行共建大文明
结论
第二章 人际态度心理
第一节 人际态度的含义与形成
第二节 人际态度的分类与功能
第三节 人际认知的含义与失调
第四节 人际态度因素与相关理论
【案例分析】写在春天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心、幸福与奋斗
结论
第三章 人际影响心理
第一节 人际影响导论
第二节 利他行为
第三节 人际吸引
【案例分析】普京与马克龙隔着3米长桌会晤象征两人观点的巨大分歧
结论
第四章 人际印象心理
第一节 人际印象形成概述
第二节 人际印象形成效应和偏见
第三节 印象管理
【案例分析】从“凡尔赛文学”看青年群体印象管理
结论
第五章 人际传播心理
第一节 人际传播概念
第二节 人际传播心理策略
第三节 人际传播障碍及克服
【案例分析】手机人际传播的特点
结论
第六章 人际交往心理
第一节 交往心理和心理基础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策略
第三节 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
第四节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与排除
【案例分析】张先生的抑郁症治疗
结论
第七章 人际合作与冲突心理
第一节 人际合作的竞争与冲突理论
第二节 合作的形成
第三节 人际冲突
【案例分析】亚通网络公司的冲突
结论
第八章 人际知觉心理
第一节 人际知觉
第二节 自我知觉
第三节 自我调节
【案例分析】改变行为,强化后果
结论
第九章 网络人际心理
第一节 网络人际心理概念
第二节 网络人际心理的类型及优劣势
第三节 网络人际心理传播策略
【案例分析】人类传媒目前的表情包“拟在场”表演
结论

摘要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与对象 人际关系心理是社会关系或角色关系的情感方面的社会交换。人际关系心理是在非个性社会关系系统内部建立起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人际关系心理渗透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是一个比行为更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目的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或角色关系的情感方面的社会交换。人际关系是在非个性社会关系系统内部建立起来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人际关系渗透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包括小组与小组间的关系、班级与班级问的关系、学校与学校间的关系、家庭与家庭问的关系等。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含义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良好的人际心理是使人与人心情舒畅的兴奋剂,对于社会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人际关系心理的研究,对于促进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推进集体良好人际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拓展 社会与组织的日常工作说到底,是同各种人打交道。而各种人的年龄、性别、经历、职务、脾气、素质、知识、能力、习惯、仪表、魅力、需要、爱好、憎恶、悲喜等是各不相同的。特别是各人的行为受其内在动机支配.各种动机产生的根源又各不相同。人在不同情况下究竟会有何种想法,即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如何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言辞、手段和接触方式才能顺利完成既定的外交任务,这些问题是社会与组织工作人员随时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研究人际关系的目的,在于研究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及其规律,并通过透视,把握这种心理状态和规律,以决定自己的正确行动。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便利交流平台的出现,人际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近年来,针对民众具体的心理健康需求,“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为44.3%。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个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正处于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期间,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开设了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课程,以提高人们的人际关系和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人际关系心理课创新教学,促进个体人际关系,既是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探索是一项国家战略,“互联网+”必将影响个体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互联网+”对个体人际关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索“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教学,应该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心理、行为发生的条件和情境,并使这方面的有关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使那些不接近详尽的社会常识性知识得到升华。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协调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的科学,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人们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在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心理学学科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等特征,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为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1.人际关系心理的规范基础 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优选提出来的.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梅奥的管理哲学是人本主义的,他强调管理中人的非逻辑的感情因素:但它同时又是科学主义的,作为科学实验典范的霍桑试验是其人际关系学说的实践基础,科学管理是其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科学理论是其学说的指导思想,科学主义是梅奥的人本主义区别于旧管理学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梅奥的管理哲学同时实现了两个超越,即对管理学科学主义和管理学人本主义的超越。所以我们把梅奥的管理哲学界定为科学的人本主义是恰当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