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编译注)四书分类语录

(新编译注)四书分类语录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736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文献,由南宋儒家学者朱熹合编一处,撰为《四书章句集注》,俗称“四子书”“四书”;与“五经”并列,成为古代读书人的必修典籍。书中涵括的传统文化精髓,至今未失其借鉴意义。 然而由于语言与文化的暌隔,今人在阅读、检索、征引“四书”内容时,往往感到无从入手。为此,本书编者尝试将四部文献全部打通,依内容重新归类,编为“德行”“伦常”“君子”“为学”“大道”“治国”六章。章下分节(如“德行”之下又有“仁”“义”“忠”“恕”“智”“勇”“耻”“信”等节),各录相关语录若干条,俾便读者按类求取。各章节均有小序,各条语录均有译文及词语注释,个别条目还附有简要评析。 对于希望了解一点国学知识并从中获得启示的朋友,这部形式新颖的“四书”读本是召之即来的好帮手。
作者简介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撰有《水浒源流新证》《水浒西游探源》《食货金瓶梅》《物欲红楼梦》《金粟儒林篇》《银字水浒传》等专著。作者还面向青少年读者,出版了学术普及读物《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等;并在央视“百家讲坛”、超星名师讲坛及“三联中读”平台推出视频、音频节目及课程,广受欢迎。
目录
编纂说明
上编
1 德行
1·1 仁(一):仁者爱人,亲亲及物
1·2 仁(二):复礼为仁,内涵丰富
1·3 仁(三):仁为己任,上下求索
1·4 仁(四):今昔人物,谁可称仁?
1·5 义:义者宜也,舍生取义
1·6 仁义:仁宅义路,居仁由义
1·7 忠:尽心竭力,善为人谋
1·8 恕:吾道一贯,忠恕而已
1·9 智:知人成物,智者不惑
1·10 勇:见义勇为,无礼则乱
1·11 耻:行己有耻,知耻近勇
1·12 信:无信不立,无征不信
1·13 性善:良知良能,天然四端
2 伦常
2·1 君君臣臣,关系对等
2·2 孝悌(一):父子兄弟,事亲为大
2·3 孝悌(二):养生送死,民德归厚
2·4 孝悌(三):宜兄宜弟,象喜亦喜
2·5 交友之道,辅仁友德
2·6 夫妻男女,齐之以礼
中编
3 君子
3·1 君子风范,孔孟高标
3·2 反求诸己,君子慎独
3·3 直道立身,百折不悔
3·4 励志养心,任重道远
3·5 自尊自信,吾气浩然
3·6 坚毅有恒,松柏后凋
3·7 讷言敏行,言行相顾
3·8 谦逊恭敬,有所畏惧
3·9 君子重名,名正言顺
3·10 积极入世,穷达有别
3·11 大处着眼,灵活权变
3·12 劳心劳力,社会分工
3·13 物质利益,考验贪廉
3·14 君子小人,对照鲜明
3·15 过错种种,君子所恶
3·16 闻过则喜,襟怀坦白
4 为学
4·1 发愤忘食,学而不厌
4·2 学优则仕,求其放心
4·3 乐学深思,敏求好问
4·4 诵诗学礼,依仁游艺
4·5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6 乐育英才,师生相得
下编
5 大道
5·1 礼(一):克己复礼,以和为贵
5·2 礼(二):饮食言动,生死无违
5·3 乐:钟鼓之音,仁善之心
5·4 得道多助,为德不孤
5·5 大学之道,修齐治平
5·6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5·7 至诚无息,载物配天
5·8 鬼神天命,疑信之间
5·9 人皆尧舜,圣人在前
6 治国
6·1 为政尚德,九经安民
6·2 风吹草偃,身正令行
6·3 选贤举能,知人善任
6·4 在位谋政,尽职尽责
6·5 以民为本,民贵君轻
6·6 仁政得民,王道可期
6·7 嗜杀好战,害政戕仁
6·8 让利于民,民富君安
附录 《礼记·礼运》二则
后记

摘要
     1  德  行 “德行”即道德品行,所谓“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郑玄《周礼》注)。儒家格外重视个人的道德培养及修习,认为仁、义、忠、恕等美德皆出于人的本性,但也需要人们去努力求取。本章《德行》共13节,分别辑录儒家先哲关于道德品行的论述。 “仁”是儒家道德观念中的大题目。本章以六节篇幅辑录先哲对“仁”的阐述(包括1·1—1·4谈“仁”、1·6谈“仁义”及1·13谈“性善”)。此外,涉及“仁政”的内容则可参看6·6“仁政得民,王道可期”等章节。 1·1  仁(一):仁者爱人,亲亲及物 “仁”的内涵十分丰富,核心则是人与人相互亲爱。本节重点讨论“爱人”。值得注意,在“爱人”问题上,儒、墨两家是有分歧的。墨家强调“兼爱”;儒家则强调“爱有差等”,把“亲亲”(爱亲人)放在首位,由此推广到爱他人、爱万物(“仁民”“爱物”)。 1·1·1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二二) 【译注】孔子的学生樊迟(名须,字子迟)问“仁”是怎么一回事。孔子回答:“仁就是爱人。” ◎“仁”字的本义即人与人相互亲爱,故孔子把它归纳为“爱人”。在《论语·子路》一九、《论语·雍也》二二中,孔子对“樊迟问仁”另有答案,参见1·2·4、1·3·18。“仁”的含义很广,包含孝、悌、忠、恕、礼、智、信、勇等,从后面的语录可知。 1·1·2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五) 【译注】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严肃恭敬地对待政事,言而有信,节俭而爱人,役使百姓要合于时令。” ●道:这里意为治理。乘(shèng):古人以四马拉一辆兵车,为一乘。 1·1·3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一六) 【译注】孟子说:“仁是做人的道理。仁与人相合,就是道了。” 1·1·4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二八) 【译注】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居心。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仁者爱别人,有礼者尊敬别人。爱别人的,别人也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别人也总是尊敬他。” 1·1·5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孟子·离娄上》四) 【译注】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我,这就要反思:是我不够仁爱吗?”●反:反思。 1·1·6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三) 【译注】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喜爱某人,厌恶某人。(因为他的爱憎标准是正确的。)” ●好(hào):喜爱。恶(wù):厌憎。◎仁者是爱憎分明的,不是没有是非的“老好人”。 1·1·7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大学》第一一章) 【译注】这是说只有仁者能喜爱人、憎恶人。发现贤者而不能选拔,选拔了又不能极力推荐,这是怠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又不能把他赶得远远的,这是大错。喜欢大家所厌恶的,厌恶大家所喜好的,这是背离人性,祸患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命:此处意为怠慢。退:使之退,罢免。拂:违背。逮:及,到。 1·1·8  ( 孟子曰:)“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梁惠王上》四) 【译注】(孟子说:)“孔子说:‘那个最早制作偶人来殉葬的人,大概会断子绝孙吧!’(孔子为何这样讲呢?)因为偶人模拟人形,却拿来殉葬。” ●俑:用来祭祀的陶制或木制偶人。◎古人最早用活人殉葬,后改用偶人。孔子大概误认为俑殉在先,人殉在后,故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诅咒。 1·1·9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二) 【译注】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很少见。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则从未见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性工作,根本确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有子:孔子弟子有若,字子有。孝:儿女敬爱父母。弟:同“悌”(tì),弟弟敬爱哥哥及年长于自己的人。鲜(xiǎn):少。务:致力。◎儒家讲仁爱,是以近在身边的亲戚之爱为出发点的。这里涉及孝、悌,都是儒家重要的伦常,下节“伦常”还要重点讲说。 1·1·10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 (《孟子·离娄上》二七) 【译注】孟子说:“仁的实在内容,就是侍奉父母。” ●事:服侍。◎《孟子·尽心上》一五还有“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的论述,见1·5·3 的译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