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治理的政党逻辑

社会治理的政党逻辑

  • 字数: 3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新叶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760271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以国家、政党、社会的三分法为框架推导出“国家主导+社会自主”的政党逻辑与实现路径。认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政府治理要实现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前提是处理好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治理在中国具有原创特征,其话语体系呈现出开放态势,尽管尚未形成对外来话语的替代,但本土化的体系建构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已经成为党领导社会治理实践的智力支撑。
内容简介
政党是社会治理无可替代的当然主体。在比较了国家-社会、协商治理、党的建设、法治等不同理论与学术范式的基础上,本书以国家--政党--社会的三分法为框架推导出“国家主导+社会自主”的政党逻辑与实现路径。本书的研究发现,党的领导功能发挥是通过意识形态引领、组织吸纳、制度建构、体制整合、策略改进等渠道得以到实现的。本书主要包括不同研究范式下的政党与社会治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下的政党、社会协同中的政党、依法治理与依法执政的对立统一、共建共治共享:党的领导与公众参与五个部分。
作者简介
吴新叶(1968-),男,安徽灵璧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浦江学者,湖北工程学院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政党政治。先后出版专著5部(含合作英文著作),翻译(含合译)3部,主编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其中两项为重点项目,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十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一百余篇。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非政府组织"等8个词条。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武汉大学学报》、《探索与争鸣》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社会治理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新命题
(一)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二)党关于社会治理的战略部署
(三)社会治理与平安中国建设
(四)市域社会治理的新命题
二、党领导社会治理的政治维度
(一)党领导社会治理的话语建构
(二)党的执政使命及其担当
(三)党的执政责任与政治自觉
三、本书的研究框架、方法与不足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不足
第一章 不同研究范式下的政党与社会治理
第一节 国家一社会范式
一、国家一社会二分范式的模型及其批判
二、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再诠释
第二节 党建范式
一、党建范式的话语基础及其演进
二、学习型政党建设下的社会治理
三、服务型政党建设下的社会治理
四、创新型政党建设下的社会治理
第三节 不同范式的对话及借鉴
一、共识
二、存异与争鸣
第二章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下的政党
第一节 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结构与政党在场
一、什么是政府治理体系
二、政党在场的两种模式
三、政党与社会“互动”的两对关系处理
第二节 政党意志与社会政策的对标
一、民生本位:政党意志下的社会政策
二、控制与协调:社会政策的功能实现
第三节 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政党精英
一、社会治理的品质与精英遴选的政党途径
二、政党精英的治理偏好
三、职业预期对治理的影响
四、社会治理“重心下沉”中的精英机制
第三章 社会协同中的政党空间与政党行动
第一节 协同治理中的政党空间
一、协同治理的向度
二、政党是协同治理的领导者
三、协同治理的政党空间及其机制
第二节 社会协同中的党建引领
一、党建引领的提出与展开
二、党建引领的协同路径
三、党建引领协同治理的几点判断
第三节 体制吸纳:协同治理的领导策略
一、行政吸纳
二、社区吸纳
三、“反嵌”的发生
第四节 党的领导与协同治理的多重建构
一、多重建构的要件
二、协同治理的主体建构
三、协同治理的网络建构
第四章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理的展开
第一节 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学理
一、依法治理与法治社会
二、依法治理的两种立场
三、依法治理与公民法律信仰
第二节 法治中国、依法执政与依法治理
一、法治中国的话语转换
二、依法治理应处理的三对关系
第三节 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法治权威的树立
一、党领导法治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