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保护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保护

  • 字数: 33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989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作为国内首部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蓝皮书,立足于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要求,着眼于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为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思考。
本书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保护”为主题,总结多年来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保护的基本情况;并在前六年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对我国五批重量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五批重量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分民族、分地区的统计分析,兼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价值,以期持续探索保护、传承、利用少数民族非遗的多元方式,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
作者简介
肖远平 ?彝族,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文学博士,二级教授。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オ、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智库创新人才“先锋人物”、黔灵学者、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区域一流学科带头人、贵州省人民政府学科评议组成员、贵州省委办公厅决策咨询专家。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主任、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副院长、“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主编、《民族文学研究》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文学卷》编委。 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教育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一般项目、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重点委托项目、国家民委项目、贵州省哲社重大项目等13项;获国家民委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文艺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余项;在《民俗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彝族“支嘎阿鲁”史诗研究》《苗族史诗〈亚鲁王〉形象与母题研究》等著作十余部。 ?柴 ?立 ?满族,贵州宏宇健康产业集团(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医药化工高级工程师,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传统医学荣誉博士。主要从事中医中药、民族医药文化体系的整理与临床应用、民族芳香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体系等领域研究。贵州省“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贵州省“科技兴企之星”、贵阳市专业技术带头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贵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选个人、“第三届中国经济百名诚信人物”、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先后开发有“金喉健喷雾剂”“保妇康泡沫剂”等品种,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在《中医杂志》《华西药学杂志》等重量学术期刊上发表有《试论中医肾的物质基础》《微量元素评价法分析中药分部入药》《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不同煎液中葛根素的含量》等论文多篇。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计委批复立项的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500万瓶保妇康泡沫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部两个“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究”和“西部开发科技行动计划——贵州天麻、杜仲等地道药材规范种植”;参与完成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味中药精制颗粒的化学研究”及“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化学组成及药效学研究”。曾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
目录
Ⅰ 总报告
B.1 2006~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 肖远平 王伟杰 徐小玲 赵艺
Ⅱ 民族和地区篇
B.2 2006~2020年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彭璐 宋颖
B.3 2006~2020年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尤瀚苡 崔开欣 宋颖
B.4 2006~2020年阿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王心怡 宋颖
B.5 200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张劲盛
Ⅲ 专题篇
B.6 西南多民族地区“非遗抗疫”现象分析 巴胜超 罗雨
B.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抗“疫”实践与保护传承——以凤翔泥塑为中心的考察 张卓
B.8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世纪》的百年英译梳理(1912~2012) 朱燕秋
B.9 生态审美下壮族三声部民歌译配研究 “生态审美下壮族三声部民歌译介研究”课题组
Ⅳ 案例篇
B.10 民族非遗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乡村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报告——以花瑶传统手工艺为例 肖宇强
B.11 西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 安婧娅 周毓华 袁丽霞
B.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锅庄舞及其教育传承的特殊功能 普丽春 吹几 赵伦娜
B.13 湖南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易玲
B.14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路径研究——以贵州苗绣为例 赵尔文达 何开敏 朱婧
B.15 安顺屯堡地戏的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 杨晓 朱婧 何开敏
Ⅴ 制度篇
B.16 我国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周刚志 王星星
B.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法制体系研究——以中医药法制为分析视角 李琴英
B.18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研究 胡亮
Ⅵ 大事记
B.19 2020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事记 何开敏 杨孝军
Abstract
Contents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