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狩麟 东周诸侯和名臣们的权力游戏(全3册)

狩麟 东周诸侯和名臣们的权力游戏(全3册)

  • 字数: 1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作者: 茅庐小生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04750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6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豆瓣阅读“小雅奖•很好作者奖”获奖作品 百万字生动再现鲜活的东周全景 呈现跌宕起伏的春秋争霸过程,还原惊心动魄的战国竞雄情景 春秋五霸的背后,有哪些政治格局? 卧薪尝胆的背后,有哪些令人唏嘘的故事? 吴起、孙膑等名将背后,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真相? 秦灭六国的背后,有哪些精彩的战略谋划? ★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伟大的时代之一! ★ 丛林法则下的列国争雄,影响两千年的璀璨文明 ★ 广泛对比史学研究成果,借鉴权威专家观点 ★ 霸主、谋臣、武将、侠客、圣贤…… 纵横、谋略、人性、进退、取舍…… ★ 如小说般引人入胜,如史料般严谨细致 ★ 春秋战国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个国家都竭尽全力地生存和竞争,智慧和意志的碰撞,磨砺出了独一无二的华夏文明。 ★ 叙述历史的方式比较新颖,以时间为节点,选取了二十余位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用文字为他们画像。 ★ 兼采《史记》《春秋公羊传》《战国策》等三十余部古籍和《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等三十余部当代研究著作,考据详实、条理清晰、诙谐幽默、情节生动,既让读者享受到轻松惬意的阅读乐趣,也不失知识性和历史厚重感。 ★ 除了适合爱好历史的成年人阅读,也适宜于青少年读者学习历史使用。
内容简介
“(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东周乱世,人们为权力而厮杀,不循礼法,不择手段,连神兽麒麟也不放过。孔子悲伤,至此封笔。
公元前8世纪,周王朝国都镐京被犬戎人攻下,王室不得不东迁洛邑。在分封制下发展起来的各诸侯国随即跃跃欲试,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厮杀和吞并。
这就是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时代之一。形形色色的霸主、谋臣、武将、侠客和圣贤等人物纷纷登场,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论和奇谋战法在碰撞中火花四溅。在激烈的竞争下,华夏文明的影响力愈发扩大,为后世秦汉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套书共上中下三册、18卷258章,讲述了从平王东迁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500多年历史,以郑庄公、齐桓公、吴起、商鞅、赵武灵王、秦昭襄王、秦始皇等十余位传奇人物为主线,全景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整个过程,生动阐释了其中运用的战略战术,揭开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内幕,令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先秦的社会风貌和华夏文明的进程。
作者简介
茅庐小生,本名洪雷,浙江衢州人。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专业中国史。杭州西湖区作家协会会员。新锐历史作者,豆瓣阅读明星签约作者,曾获“小雅奖”很好作者奖,作品点击量累计达百万。擅长从人性角度还原历史人物,挖掘历史长河中重大事件的潜在关联性。已出版《两晋:纷争的乱世》《高宗乾隆》。
目录
引子《封神演义》之后的故事/1

卷一敢和天子叫板的男人
第1章年轻的诸侯国/17
第2章害人的母亲/24
第3章大战的序曲/31
第4章争锋/38
第5章中原大混战/47
第6章颍考叔之死/54
第7章射向天子的箭/61
第8章小霸/67
卷二春秋时代的全民偶像
第9章三千多年前的经典炒作/73
……


摘要
     卷一?敢和天子叫板的男人 郑庄公部下的一箭,射尽了天子的威风。 周朝王权从此跌落,霸权政治鸣锣开场。 第1章 年轻的诸侯国 如果问哪个诸侯国称得上是“中原之心”,那它一定非郑国莫属。 郑国的首都位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国土大致在今河南省中部的平原地带。这片土地在当时可谓得天独厚,不仅田土肥沃,盛产粮食,而且交通便利,去往任何国家都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距离洛邑近在咫尺,便于随时随地和周王室打交道。 有意思的是,郑国这个诸侯国相当年轻。周平王东迁之时,它才进入第二代国君的统治时期。 郑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当时被分封在了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历史上称之为“郑桓公”。史书上,提到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国君,都称呼他们为“某某公或王”。这种称呼是谥号,是这些国君死后朝廷对其评价。第一个字是该国君的国家名号,第二个字是对该国君的评价,“公”或“王”则是国君的意思。例如“郑桓公”,意思就是“郑国伟大的君主”。 郑桓公受封之初,郑国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境内,其所在位置与后来接近不同;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才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境内。 郑国怎么会发生位移呢? 这就是郑桓公动的手脚了。 郑桓公被分封二十四年后,哥哥周宣王去世了,侄子周幽王即位。周幽王上台后相当不负责任,每天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周朝的国运是一天不如一天。当时郑桓公在朝廷担任司徒,看见侄子这么不像话,感觉国家迟早要出大事。郑国距离镐京这么近,万一发生动乱,岂不是玉石俱焚? 于是,郑桓公就想到了自保。他找了一个叫太史伯的人,问他哪个地方最安全,可以供自己逃命。 太史伯回答说:“要去就到洛河以东、黄河和济水以南的地方,那里比较安全。” 郑桓公没有明白,太史伯就解释给他听,说:“那个地方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虢(guó,即东虢国,今河南荥阳北),一个叫郐(kuài,今河南郑州西南)。这两个国家的国君贪财好利,不得民心。您就和这两个国君说,我是周王的叔叔,又是王朝的司徒,想把自己的家眷和家产放在你们这里寄存一下。给他们一些恩惠,他们肯定会答应,划出一片土地给你。您将来到了他们给的土地上居住,周围的百姓听闻您爱民的名声,一定会来依附您,您和您的家族就能在那儿扎下根基了。” 郑桓公觉得太史伯说得有道理,就按照他的建议,向周幽王请求把郑国迁徙到洛邑以东。得到批准后,他就派人拿着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两国借地,用来安置他的家属和郑国百姓。这两个国家果然同意了,各自让出了五座城邑给郑桓公。郑国的百姓便在这十座城邑中安顿下来,郑桓公的家人则居住在京城(今河南荥阳东南)。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桓公寄孥”。 郑桓公搬家之后没多久,犬戎之乱就爆发了。他作为朝廷高官,与众多大夫一起为国殉难,但他的家族因为事先迁徙到了京城而幸免于难。儿子掘突继承了他的爵位,史称郑武公。 这里我们先解释一下“姓”“氏”“名”“字”的问题。姬友的儿子我们不能叫“姬掘突”,而应该叫“郑掘突”。为什么呢?因为在秦朝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来打个比方。比如你本姓“张”,代表你是张家血统;出生的时候,父亲给你起了一个名,叫“三”;当你二十岁行成年礼后,父亲又给你起一个字,叫“四五”。一般情况下你叫“张三”,家人或者朋友可以叫你“张四五”或者“四五”。 后来,你飞黄腾达。天子把一个叫“刘”的地方封给了你,或者给你一个叫“刘”的官职,再或者你的父祖名字中有个“刘”字。你觉得这个“刘”字很有意义,就把它冠在自己名字的前面,周围人因此而叫你“刘三”,一般就不会称呼你“张三”了。这个“刘”就是“氏”,代表你是张家的一个分支。以后你的儿子也会被称呼为“刘××”。但你的女儿不能有名字,只能继续使用姓,即被称作“张氏”,或者前面加上“氏”,称作“刘张”;如果你的女婿是诸侯国君,谥号是“文公”,那你的女儿在史书上就会被称作“文张”。 姓和氏在秦朝以后逐渐合二为一,没人再去区分了。但名和字一直到民国的时候才合并在一起。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只有姓和名。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史料缺乏,不少人物的姓氏不能接近确定,所以本书在提到诸侯国君的时候,会用他们的谥号或是称号作为称谓;即位之前的诸侯国君,或者是一些不能确定姓氏的历史人物,则以他们的“名”作为称谓;一些可以确定姓氏的历史人物,则用“氏+名”的组合称呼他们。而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本书会以惯常的名称来称呼他们,以避免产生人名认知混乱。 再说郑武公,他是一位很懂得抓住时机的人。周幽王被害后,卫、晋、秦、郑等国曾组织联军,一起驱逐了犬戎人。周平王东迁之时,郑武公也带兵加入护卫行列,鞍前马后地跑着,出了不少的力。依靠这些活跃的表现,再加上殉国者后代的光环,郑武公在朝中的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