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史的路标 要素和真相

日本史的路标 要素和真相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冯玮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718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叙述日本史,容易陷入因对日本史整体脉络认知不足而平铺直叙。然而,“史海”毕竟不是“死海”,“日本海”更其如此。叙述日本史,还因民族情感的影响而使作品成为“好恶聚集的仓库”。然而,学术研究,事实判断毕竟须先于价值判断。本书作者努力摆脱了这两种偏向,使书名“路标”和“真相”名副其实。 本书作者积30多年研究日本史之功力“厚积薄发”,同时依托对日本社会的实际观察“经世致用”,对影响日本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要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剖析,特别对很多中国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事件和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令读者产生“原来如此”的印象。总之,这是一本“俯瞰日本”的通俗性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冯玮 1956年1月出生,中学毕业后下乡务农,4年后成为77级大学生,后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曾历任日本庆应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访问学者、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导,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迄今独立撰写《日本通史》《日本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理论和政策的互动》等专著8部,合著多部;发表《昭和时代见证录》《菊与刀》《犹太思想》《犹太人》等日译汉、英译汉著作6部;以中、英、日文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日本学刊》和东京大学等日本大学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另担任海内外报刊的专栏作者,发表评论文章400余篇。曾获上海市教学科研一等奖、复旦大学教学一等奖、“复华一等奖”、“徽阁史学”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
序言
一、“国家四要素”溯源
1.国土的由来
2.国民的由来
3.政权的由来
4.主权的归属
二、儒佛道:文化三支柱
1.“真名”和“假名”
2.儒教经历“改革”
3.佛教二宗
4.独步于世的神道
三、大和魂之禅宗和武士道
1.禅宗宗旨“十六字诀”
2.禅和日本人的价值观
3.武士道的历史和象征
4.武士道的源泉和精神
四、日本“风俗”志
1.从“奴婢宿”到“新宿”
2.“不伦是日本的文化”
3.“野郎”变“牛郎”
4.日本文学“好色”赋
五、战国时代的路标
1.“应仁之乱”
2.“天下布武”
3.“本能寺之变”
4.“桃山时代”
六、江户时代风云录
1.“关原合战”
2.“元和偃武”
3.“幕藩体制”
4.“樱田门外之变”
七、“其命维新”的真相
1.1862:划时代的年份
2.萨长结盟,联手倒幕
3.“千年政治史第一人”
4.定制·改元·迁都·变法
八、“耀皇威于海外”
1.“修约”和“缔约”
2.“国家意识”的膨胀
3.“征韩论”引发的冲突
4.“日清战争”和“战后经营”
九、“加入列强俱乐部”
1.日俄的“满韩交换”
2.“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3.日俄战争“三功臣”
4.“满铁”和关东军的由来
十、日本对华扩张路线图
1.“大正年代之天佑”
2.对“华盛顿体系”的隐忍
3.“兵营国家”的构建
4.从“皇姑屯”到“卢沟桥”
十一、太平洋战争的引爆
1.“别了国联,协作之路山穷水尽”
2.“缔结日德意三国协定”
3.日美和谈的破裂
4.“攀登新高山·1208”
十二、从“新高山”跌入太平洋
1.“七生报国,效忠天皇”
2.“小男孩”和“胖子”
3.“天皇地位未定”
4.墓碑上的“战争总结”
十三、战前战后的“断裂”和“连续”
1.天皇走下“神坛”
2.《永田町权力的兴亡》
3.经济大国“遗传密码”
4.日本外交的“主轴”
摘要
     1.国土的由来 按照现代政治学理论,国土、国民、政权、主权,是“国家四要素”。这四个要素是日本作为一个国家走进历史的第一块路标。何况“日本”将推测的神武天皇登基日,即公元前660年2月11日,作为“建国纪念日”。因此,对日本“国家四要素”的论述必须从远古时代说起,尽管日本曾被认为真实且载入教科书的历史都显然是虚幻的。 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但是,2019年4月1日却是日本一个非常严肃和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日本根据《万叶集》中的这句诗,撰定日本“新年号”为“令和”。日本历史将进入新时代。 在中国,除个别特例,新皇帝登基后都会“改元”,即宣布新时代的开始。在中国,“年号”始于汉武帝刘彻,首次使用的年号是“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日本新天皇登基改元,学自中国。根据通行的说法,日本“年号制”的设立,始于645年“大化改新”。所谓“大化改新”,即孝德天皇“改元大化”并推行一系列改革。然而,当今日本史学家经过考证,对645年日本是否真的已开始使用“大化”作为年号,提出质疑。理由是,专享有“大化”年号记载的是《帝王编年纪》中引用的“宇治桥断碑文”,其余所有文书、木简、金石文均记载日本正式使用年号始于“大宝元年”,即701年。在此之前均采用干支纪年。因此,“宇治桥断碑文”很可能是后世伪作。我提及这一学术疑点主要是想强调,经大众传媒广为传播的“知识”,很多都是错误的,至少存在争议,并非定论。 在日本新年号公布后,很多人纷纷指出,“令和”典出《万叶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并序》“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这句诗,但这句诗是张衡《归田赋》的“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的变用。不管这种“揭露”是否有理有据,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此前日本年号全部出自中国典籍,选用《万叶集》作为撰定年号的出典似有显示“独立”的意向,但说是为了“去中国化”未免牵强。因为《万叶集》本身就是日本诗歌受中国诗歌影响的证明,而日本最初的假名“万叶假名”,顾名思义,就始于《万叶集》。要说“山寨”,那更是“正确的废话”。因为日本的“神代记”即“创世纪”,就是“山寨”中国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中留下的印记,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要说日本如何“山寨”中国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得从712年说起。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但是,随后由于“安史之乱”,朋党争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这三大影响中国历史的“顽疾”日趋严重,唐朝开始趋于衰落。这一年,欧洲法兰克王国(后分为德意法三国)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开始奠定封建制和骑士制基础,欧洲正式迈人中世纪。这一年,阿拉伯军队占领了西班牙大部,阿拉伯帝国开始走向鼎盛时期。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奈良时代,根据日本奈良时代第一位女天皇元明天皇的敕令,太安万侣主持编纂了《古事记》。《古事记》共分三卷,上卷开篇就是“神代记”,即上古诸神的故事;中卷和下卷叙述从初代天皇神武天皇到7世纪初推古天皇的故事,采取“纪传体”叙事。720年,根据天武天皇的敕令,舍人亲王主持编撰的日本第一本正史《日本书纪》问世。《日本书纪》开篇也是“神代记”,但下限到7世纪末持统天皇统治时代,共三十卷,以“编年体”叙事。《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在日本合称“记纪”,是日本“经典中的经典”,但实际上这两本书存在明显区别。当时的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都尚未普及,因此两部书都是用汉字写成的。不同的是,《古事记》主要面向国内读者,所以称自己的国家为“倭”或“大和”,没有“日本”这一名称。《日本书纪》则使用了“日本”这一名称,是以文字记录国家历史,意在宣示日本是独立国家,拥有国家主权。因此,在日本,《日本书纪》被视为日本正史之滥觞,是类似于中国二十四史的“六国史”之首。 中国的三国时期,吴国执掌祭祀礼仪的太常卿徐整的《三五历纪》,是中国“盘古开天地”的滥觞。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