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冰心散文

冰心散文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冰心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31225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冰心的散文,书写了她对生命真谛的领悟和体验,诠释了她一贯主张的“爱的哲学”。不同时期,其作品的着力点和风格不尽相同。早期以讴歌母爱、童真和自然为主题,营造出一个近乎完美的理想世界。晚年的冰心老人敢于针砭时弊,敢于说真话,敢于鸣不平,作品较多地反映社会现实,更加厚重,更有力量。本书在选篇和结构上突显出这种变化,可谓别具匠心。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冰心拥有代表性的散文名作60余篇,分为往事琐忆、万物有情、杂谈漫语、追忆亲友、梦如人生、游历随笔、文学杂俎、寄小读者等八个主题加以编辑。所选作品无论是清新明快,还是沉郁苍凉,都反映出作者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因为相信人生是向上的,写的人有了勇气,读的人因而快乐。
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生于1900年10月5日,卒于1999年2月 28 日,人称“世纪老人”。中国20世纪杰出的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创作的三大主题。她的作品影响超出国界,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代表作有诗歌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目录
第一辑 往事琐忆
我的童年002
童年杂忆007
童年的春节015
祖父和灯火管制018
我入了贝满中斋020
忆读书027
我的大学生涯030
我的故乡039
腊八粥047
往事(一)049
南归058
第二辑 万物有情
话说君子兰084
我和玫瑰花085
樱花赞087
我喜爱小动物092
一只小鸟095
我梦中的小翠鸟096
漫谈赏花和玩猫097
天南地北的花100
第三辑 杂谈漫语
谈生命104
话说“相思”106
说梦109
无士则如何111
霞114
圈儿115
图画116
石像117
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118
给日本的女性120
第四辑 追忆亲友
关于男人(节选)124
关于女人(节选)132
老舍和孩子们145
追念振铎150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154
记萨镇冰先生155
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160
忆意娜162
第五辑 梦如人生
梦166
除夕的梦168
观舞记170
又想起一首诗173
我的家在哪里174
笑176
闲情178
病榻呓语180
“无限之生”的界线181
第六辑 游历随笔
小橘灯186
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189
尼罗河上的春天192
一寸法师197
一只木屐200
山中杂感202
力构小窗随笔203
默庐试笔205
山中杂记(节选)209
第七辑 文学杂俎
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218
提笔以前怎样安放你自己220
文学家的造就221
序台湾版《浪迹人生——萧乾传》226
第八辑 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1923)(节选)230
再寄小读者(1942—1944)261
再寄小读者(1958)(节选)267
摘要
     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我的童年生活,在许多零碎的文字里,不自觉地已经描写了许多,当曼瑰对我提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觉得有兴味,而欣然执笔。 中年的人,不愿意再说些情感的话,虽然在回忆中充满了含泪的微笑,我只约略地画出我童年的环境和训练,以及遗留在我的嗜好或习惯上的一切,也许有些父母们愿意用来作参考。 先说到我的遗传:我的父亲是个海军将领,身体很好,我从不记得他在病榻上躺着过。我的祖父身体也很好,八十六岁无疾而终。我的母亲却很瘦弱,常常头痛,吐血——这吐血的症候,我也得到,不是肺结核,而是肺部支气管涨大,过劳或操心,都会发作——因此我童年时代记忆所及的母亲,是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不是做活计,就是看书,她的生活是非常恬淡的。 虽然母亲说过,我在会吐奶的时候,就吐过血,而在我的童年时代,并不曾发作过,我也不记得我那时生过什么大病,身体也好,精神也活泼,于是那七八年山陬海隅的生活,我多半是父亲的孩子,而少半是母亲的女儿! 在我以先,母亲生过两个哥哥,都是一生下就夭折了。我的底下,还死去一个妹妹。我的大弟弟,比我小六岁。在大弟弟未生之前,我在家里是个独子。 环境把童年的我,造成一个“野孩子”,丝毫没有少女的气息。我们的家,总是住近海军兵营,或海军学校。四围没有和我同年龄的女伴,我没有玩过“娃娃”,没有学过针线,没有搽过脂粉,没有穿过鲜艳的衣服,没有戴过花。 反过来说,因着母亲的病弱和家里的冷清,使得我整天跟在父亲的身边,参加了他的种种工作与活动,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为一切方便起见,我总是穿男装,常着军服。父母叫我“阿哥”,弟弟们称呼我“哥哥”,弄得后来我自己也忘其所以了。 父亲办公的时候,也常常有人带我出去,我的游踪所及,是旗台,炮台,海军码头,库,龙王庙。我的谈伴是修理枪炮的工人,看守库的残废兵士,水手,军官。他们多半是山东人,和蔼而质朴,他们告诉我许多海上新奇悲壮的故事。有时也遇见农夫和渔人,谈些山中海上的家常。那时除了我的母亲和父亲同事的太太们外,几乎轻易见不到一个女性。 四岁以后,开始认字。六七岁就和我的堂兄表兄们同在家里读书。他们比我大了四五岁,仍旧是玩不到一处,我常常一个人走到山上海边去。那是极其熟识的环境,一草一石,一沙一沫,我都有无限的亲切。我常常独步在沙岸上,看潮来的时候,仿佛天地都漂浮了起来!潮退的时候,仿佛海岸和我都被吸卷了去!童稚的心,对着这亲切的“伟大”,常常感到怔忡④。黄昏时,休息的军号吹起,四山回响,声音凄壮而悠长,那熟识的调子,也使我莫名其妙地要下泪,我不觉得自己的“闷”,只觉得自己的“小”。 因着没有游伴,我很小就学习看书,得了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我的老师很爱我,常常教我背些诗句,我似懂似不懂地有时很能欣赏。比如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独立山头的时候,就常常默诵它。 离我们最近的城市,就是烟台,父亲有时带我下去,赴宴会,逛天后宫,或是听戏。父亲并不喜听戏,只因那时我正看《三国演义》,父亲就到戏园里点戏给我听,如《草船借箭》《群英会》《华容道》等。看见书上的人物走上舞台,虽然不懂得戏词,我也觉得很高兴。所以我至今还不讨厌京戏,而且我喜听须生、花脸、黑头的戏。 再大一点,学会了些精致的淘气。我的玩具已从铲子和沙桶,进步到蟋蟀罐同风筝;我收集美丽的小石子,在瓷缸里养着;我学作诗,写章回小说,但都不能终篇,因为我的兴趣,仍在户外,低头伏案的时候很少。 父亲喜欢种花养狗,公余之暇,这是他专享的消遣。因此我从小不怕动物,对于花木,更有普遍的爱好。母亲不喜欢狗,却也爱花,夏夜我们常常在豆棚花架下,饮啤酒、汽水,乘凉。母亲很早就进去休息,父亲便带我到旗台上去看星,他指点给我各个星座的名称和位置。他常常说:“你看星星不是很多很小,而且离我们很远么?但是我们海上的人一时都离不了它。在海上迷路的时候看见星星就如同看见家人一样。”因此我至今爱星甚于爱月。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