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朱子学年鉴 2020

朱子学年鉴 2020

  • 字数: 42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760271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朱子学年鉴》是国家一级学会朱子学会主办的文献性、资料性学术年刊,2011-2012卷为创刊号(2013年7月出版),每年一期。《朱子学年鉴》在积极挖掘传统朱子学智慧的同时,直面全球朱子学研究,为朱子学和中国哲学爱好者展示当年近期新和最全面的朱子学研究图景。主要栏目包括: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等。此为2020年卷。
内容简介
《朱子学年鉴》是国家一级学会朱子学会主办的文献性、资料性学术年刊,2011-2012卷为创刊号(2013年7月出版),每年一期。《朱子学年鉴》在积极挖掘传统朱子学智慧的同时,直面全球朱子学研究,为朱子学和中国哲学爱好者展示当年近期新和最全面的朱子学研究图景。主要栏目包括: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等。此为2020年卷。
作者简介
朱子学会是经教育部和民政部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内地惟一获得国家民政部批准设立,2011年10月9日在厦门大学成立。作为全国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朱子学会挂靠厦门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学会旨在整理朱子学派的文化典籍,翻译朱子学派的主要传世经典,发掘朱子学派的精神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文物保护工作;编辑、出版学术性书刊,举办朱子学的基础教育、经典导读,开展培训活动;开展朱子学的学术咨询、法律咨询和身心健康咨询、环境与生态文化咨询工作;设立朱子学研究奖学金、奖教金,鼓励和支持文化工作者和其他民间人士积极从事朱子学研究;开展对祖国各地及海外的朱子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目录
特稿
理一分殊论:中国哲学元理
论古典儒学中“义”的观念
——以朱子论“义”为中心
朱子学研究新视野
朱熹以理释仁的路径和意义
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
程朱理学的话语型塑
——以《论孟精义》为中心
禅宗与朱熹理学的离合
——以朱熹对禅宗的理解为视角
“传衍”与“道统”
——《四书大全》中黄榦学术之考察
中国哲学的认知与悟道
——以朱子格物致知为中心
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
2020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综述
2020年度韩国学者对朱子学的研究综述
2020年度日本朱子学研究综述
2020年度北美朱子学研究综述
2020年度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
朱子“克己”思想研究述评
朱子学书评
朱子文献的深度整理
——《朱熹文集编年评注》读后
读《朱熹文集编年评注》
跨国境史学视野下的朱子学研究新开拓
——评片冈龙《16世纪后半至19世纪初朝鲜、日本、琉球的(朱子学)迁移诸相》
朱子学研究论著
学术专著
朱熹生态伦理简论
《儒藏》精华编第132—135册:《资治通鉴纲目》
朱子文字在武夷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元代朱子易学研究史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怀德堂研究
信仰、礼仪与生活
——以朱熹祭孔为中心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朱熹
宋明理学理治社会文化研究
朱熹思想诠释的多重可能性及其展开
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
——以日本为中心
《儒藏》精华编第228—232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朱子《大学》经解:“为己之学”的诠释与建构
朱熹教育思想研究
朱熹集
乾嘉学术札记训诂理论研究
经学、理学与关学
朱子家礼宋本汇校
经学视域下的朱子学研究
朱熹、陆九渊与王守仁理学思想比较
——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三纲九目”:朱子《小学》思想研究
东亚朱子学新探
——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下)
朱子诗经学考论
学术论文
艮斋性理学的结构及其特色
宋明理学如何谈论“因果报应”
朱陆“心学”及其异同的几点观察
朱子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东南三贤对《知言·尽心成性章》的不同解读
试论郑玄、朱熹三《礼》学体系
朱熹《中庸章句》与欧阳竞无《中庸传》的比较研究
——以经典诠释中的儒佛之辨为主题
韩国性理学对黄榦人心道心说的批判
在史学与经学之间
——朱子《春秋》观的再检讨
礼仪、信仰与精神实践
——以朱熹祭孔“礼仪经验”为中心
朱熹的古音学
本体·心性·工夫
——“北宋五子”到朱熹的理学范式建构
论南宋朱子门人后学对朱子学文献体系的贡献
朱熹对“温柔敦厚”的哲学阐释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研究与检讨
——从朱陆异解到《性自命出》“实性者故也”
严父莫大于配天:从明代“大礼议”看朱熹与王阳明对“至善”概念的不同理解
朱熹哲学研究的批判与反思:“心统性情”的意象诠释
日朝通信使笔谈中的朱子学辩论
朱熹理学范畴化概念体系的“感一用”结构
朱子学“格物致知”立场对于《善的研究》之启发
当“道体”遭遇“理本”
——论朱子“道体论”的困境及其消解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