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降雨径流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以生物滞留系统为例

城市降雨径流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以生物滞留系统为例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作者: 美英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1463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过去的十年中,生物滞留系统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
《城市降雨径流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以生物滞留系统为例》从生物滞留系统在城市雨洪管理中的作用、对水量的控制、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组成结构和结构优化等方面对生物滞留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生物滞留系统是一种基于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系统,其在大小、位置、构造和外观等方面的灵活性,能够改善已开发景观的水质和水文状况。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和推广,生物滞留系统被广泛投入建设和使用。目前,生物滞留系统已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示范与推广,但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与总结。
《城市降雨径流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以生物滞留系统为例》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的总结,也是项目组成员研究工作的体现。项目组在该领域研究多年,培养了多位研究生。
目录
1 绪论
1.1 城市非点源污染
1.2 生物滞留系统

2 生物滞留系统对水量的控制
2.1 城市雨洪资源管理
2.2 城市降雨径流的计算方法
2.3 生物滞留系统水量平衡模型

3 生物滞留系统污染物运移机理
3.1 生物滞留系统对营养物质(氮、磷)的去除
3.2 生物滞留系统对重金属的去除
3.3 生物滞留系统对悬浮物的去除
3.4 生物滞留系统对石油的去除
3.5 生物滞留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3.6 致病菌的去除

4 生物滞留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4.1 基于集对分析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结构优化模型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模型
4.3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结构优化模型
4.4 基于灰色评价方法的结构优化模型

5 生物滞留系统组成结构对污染物的吸附特性
5.1 生物滞留系统各介质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概述
5.2 生物滞留系统对磷污染物的吸附
5.3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对氮污染物的吸附
5.4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对铵态氮的吸附
5.5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对粪大肠杆菌的吸附
5.6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对重金属铅污染物的吸附

6 生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案例
6.1 生物滞留系统设计指导和实施问题
6.2 生物滞留系统覆盖层结构优化案例
6.3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优化案例
6.4 生物滞留系统植物筛选优化案例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