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维视域下的网络社会群体研究

多维视域下的网络社会群体研究

  • 字数: 13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作者: 张磊,朱健序,李勇男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62274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1年公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专项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的反恐风险预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是以文本内容分析、知识图谱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组织行为分析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将网络社会群体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时性网络、互助型组织和偶像型群体,根据国家关于社会组织管理与运行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归纳网络社会群体的运行规律,发现网络社会群体的致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治理对策和建议。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社会群体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群体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群体研究的知识谱系
三、社会群体研究的创新视阈
四、小结
第二章 即时性网络:网络社群的社会影响及风险评估
一、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网络社群的组织机制
四、网络社群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五、技术、法规和机制:加强网络社群的导控对策
六、小结
第三章 互助型组织:务工群体服务组织的治理
一、问题与方法
二、农民工社会组织的存在状态
三、农民工社会组织的社会环境分析
四、农民工社会组织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五、小结
第四章 偶像型群体:网络直播失范现象及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二、网络直播失范及其研究方法
三、文献调查: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理论探析
四、案例分析: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实证研究
五、应对策略: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预防预警
六、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社会文化的适应与创新
一、感知认同驱动的群体过程
二、弱关系主导下的群体形态
三、基于符号构建的群际互动与交流
四、高度差异化的群体行为
五、研究展望与构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