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土壤与肥料学

土壤与肥料学

  • 字数: 38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73303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次编写将依据2012年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在专业定位、体系建设、内容安排上,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在保持和发挥中药特色优势的前提下,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融入,秉承“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来构建教材体系,以促进中药理论和实践的整体发展,满足培养特色中药人才的需求。同时,同步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本专业首套融合教材,实现我社教材与其他竞争社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土壤与肥料的概念
一、土壤的概念及其基本组成
二、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三、肥料的概念及其种类
四、土壤与肥料学的概念及其地位
第二节土壤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础
二、土壤是自然界中相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三、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肥料是作物产量、品质和食物安全的保障
第三节土壤与肥料学的研究任务
一、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是土壤学研究的核心
二、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土壤与肥料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三、土壤资源保护是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四、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与修复研究是土壤安全的保证
五、加强作物营养与肥料的基础研究
六、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土壤与肥料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土壤与肥料学发展概况
一、国外土壤与肥料学发展概况
二、我国土壤与肥料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土壤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土壤矿物质
一、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与岩石
二、土壤颗粒
第二节土壤质地及其改良
一、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的概念
二、土壤质地分类制
三、土壤质地改良
第三节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特征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三、土壤腐殖质
四、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五、土壤有机质的管理与调节
第四节土壤生物
一、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与功能
二、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与功能
第五节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研究的形态学
二、土壤水分研究的能态学
三、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
四、土壤水分含量的表征
五、土壤水分平衡及其调控
第六节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状况
二、土壤的通气性
三、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四、土壤空气的调节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一、土壤的孔性
二、土壤的结构性
三、土壤的物理机械性与耕性
第二节土壤的吸附性能
一、土壤胶体
二、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三、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第三节土壤的酸碱性
一、土壤酸性
二、土壤碱性
三、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第四节土壤的热量状况
一、土壤热能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二、土壤的热性质
三、土壤热量平衡与土壤温度
第五节土壤生物学性质
一、土壤微生物特性
二、土壤酶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过程
一、土壤形成因素
二、主要成土过程
三、土壤剖面
第二节我国土壤的形成及分布
一、形成条件与形成过程
二、我国土壤的分布
第三节我国土壤分类
一、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概述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第四章土壤资源与管理
第一节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一、土壤资源特点
二、耕地资源特点
三、土壤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二节土壤退化与改良
一、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改良措施
三、药用植物栽培退化土壤的修复
第五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第一节植物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
三、植物的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一、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