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 钱学森的选择与成长

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 钱学森的选择与成长

  • 字数: 28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陆敏洁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3132571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讲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一生成长及信仰形成的人物传记。受发展心理学理论启发,本书以“人生选择”为线索,在钱学森自少年到晚年的四个人生阶段中捕捉他在各个成长阶段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追求,从中探索了钱学森对“科学家”和“共产党员”这两重身份的理解与构建历程,并由此展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形成与表现。本书梳理并研究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引用了大量相关人物的言行记录,从个体成长史的视角对钱学森生平与精神做出了阐释。
作者简介
陆敏洁,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陈展部展览策划,主要从事展览内容设计,负责项目有临展“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2018),临展“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2019-2020)等。
目录
导语
第一章报国初心
一、“不能当亡国奴”
二、报考交大:“学习救国的本领”
三、“改行了,要学航空工程”
第二章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
一、从青年学者到有名科学家
二、身陷囹圄——困境之中
三、归国
第三章归国筑梦
一、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二、万难中铸伟业
第四章两个身份一个信仰
一、优秀的共产党员
二、不忘初心 坚定信仰
附录钱学森的最后22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报国初心 钱学森生于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他的少年时代恰与中国最贫弱、动荡的时期重合。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民主进步思想的闸门,但彼时中华民族仍处于内忧外患中。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里,一批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了“科技强国”理念的影响。 时代的召唤、优越的家庭环境与良好的教育背景,共同影响着钱学森的成长,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引领他少年时就明确了科技报国之志,并深深植根于钱学森心中。 一、“不能当亡国奴”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生于上海,祖籍杭州。虽然生于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少年时期的钱学森是在一个较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度过的,家庭的给予与期待为他日后的成长注入了厚实、绵长的内在力量。 谈起父母对自己的知识教育,钱学森曾写道,父亲钱家治教他“写文言文”,母亲章兰娟则教他“爱花草”。钱学森在一封信中回忆了母亲教他练字的经历:“‘九九’快过完了,我想起小的时候,妈妈叫我在纸上写画下列九个空勾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每字九笔。每天填一笔,就九九八十一了。” 钱学森的父亲钱家治是一位教育专家,他非常重视对儿子的培养。 钱家治曾就读于浙江求是书院,后赴日本学习教育、地理和历史,立志“兴教救国”,回国后于1909年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授外国地理、外国历史、论理、教育理论、教育史等课程,又在浙江高等学堂和浙江私立法政专门学堂兼职讲授心理学课。1910年,钱家治任浙江学务公所普通科副科长.1911年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1914年任北洋政府教育部视学,1917年任普通教育司第三科科长兼视学,1920年任教育部国语讲习所副所长,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教育司一等科员,1929年起历任民国浙江省教育厅督学、秘书等职,从事教育25年,1956年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钱家治编著有《名学》《地学通论》《外国地志》《西洋历史》等教材。 2005年3月,钱学森在30l医院住院期间与身边工作人员谈及“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系统的谈话。其中他又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 对少年时期钱学森与父亲的关系,我们也能从钱学森的一篇论文中窥见一斑。 1932年3月,钱家治在浙江省教育厅作《御侮声中应具备之航空知识》演讲,呼吁尽早培养航空人才。次年正读大三的钱学森发表了他关于航空研究的首篇论文《美国大飞船失事及美国建筑飞船的原因》,其中使用的例子与父亲前一年演讲中的多有相同。从中可见钱学森读大学的时候,父子仍能在专业、学术方面保持交流。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曾说:“我爷爷是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的一个科长,是专管中小学教育的,把他(指钱学森)送到当时优选的幼儿园,优选的中小学。”念初小时,钱学森就读的学校是当时中国第一批公立小学之一。当时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学制为4年,而初入学堂的钱学森就在课业上表现出众,在初小阶段跳了一级,只读了3年。优等的中小学教育不仅使钱学森获得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促进其思想和价值观的成长。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