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图上的中国 博物馆品鉴

地图上的中国 博物馆品鉴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 作者: 杨不易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45868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13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要读懂一座城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参观她的博物馆开始。那些安静陈列着的化石标本、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就是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呈现、最温情的讲述。而要了解一个国家,读懂她的历史文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中国国家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等博物馆及其所藏代表性精品文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书中所选文物,涉及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上各重要阶段,包括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等各大门类。
作者简介
杨不易,本名杨方毅,四川人,居成都。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协会员。出版有《伪单身时期》《火枪与玫瑰》《窄巷子宽生活》等,与人合著《九天开出一成都》《匠心成都三千年》《文物中的成都生活》。
目录
01 华北地区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面鱼纹彩陶盆
后母戊鼎
击鼓说唱陶俑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卷
千里江山图
各种釉彩大瓶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北京人头骨化石
河北博物院
刘胜窦绾金缕玉衣
长信宫灯
天津博物馆
太保鼎
山西博物院
晋侯鸟尊
内蒙古博物院
匈奴王金冠
02 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博物馆
金代铜坐龙
吉林省博物院
辽代银釉鸡冠壶
辽宁省博物馆
万岁通天帖(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
03 华中地区
河南博物院
贾湖骨笛
妇好鸮尊
云纹铜禁
武则天金简
殷墟博物馆
甲骨文
湖南省博物馆
辛追墓T形帛画
素纱禅衣
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
04 华东地区
山东省博物馆
银雀山汉墓竹简
南京博物院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坤舆万国全图
南京市博物馆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上海博物馆
商鞅方升
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文化玉琮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安徽博物院
鄂君启金节
江西省博物馆
鹿耳四足青铜甗
福建博物院
波斯孔雀绿釉陶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
富春山居图
05 华南地区
广东省博物馆
端石千金猴王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翔鹭衔鱼纹铜鼓
海南省博物馆
朱庐执刲印
香港博物馆
九广铁路行车时间表
澳门博物馆
青花加橹瓷盘
06 西南地区
四川博物院
东汉制盐画像砖
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大立人
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神鸟金箔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战国虎钮錞于
云南省博物馆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贵州省博物馆
宋代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
西藏博物馆
金贲巴瓶
……

摘要
     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优选机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优选的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余万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基本陈列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专题展览则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佛造像、玉器、瓷器、国礼、现代经典美术作品等。人面鱼纹彩陶盆、陶鹰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开国大典》油画等镇馆之宝,是参观者不可错过的精彩藏品。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之谜 人面的嘴角绘有鱼形纹,两耳处也各有一条鱼……这种在陶盆内壁,用黑彩描绘的人面和鱼纹混合图案,左右呈对称状,到底有什么寓意?两条头和身体都呈三角形的大鱼又代表了什么?1955年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个神秘彩陶盆,一直是人们想探究清楚的谜团。 仰韶文化(约前5000-前3000)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边缘地区。人面鱼纹彩陶盆即属于这一文化时期。在考古发掘中,人们打开一座小孩的瓮棺顶盖,翻过来一看,发现它很像一个红色的盆,盆壁上还绘有黑彩的图案。这些图案十分精美,却又显得有些奇怪和神秘。 类似的彩陶盆,在半坡遗址出土了很多件。那么,这些人面鱼纹代表了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绘在瓮棺顶盖的内壁?专家们对此有多种看法,最广为流传的观点是,这可能是一种巫术。半坡人崇拜鱼图腾,因此巫师就装扮成鱼神附体的样子,来为夭折的孩子招魂。 不管怎么说,人面鱼纹彩陶盆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也是非常精美的彩陶艺术品,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半坡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在汉语中,有很多关于“鼎”的成语,比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九鼎大吕等,都显得宏大而有气势。在中国远古时代,鼎只是一种普通的炊具。后来,随着青铜技术的成熟,用青铜铸造的鼎,慢慢发展为祭祀用的礼器。 有一个神话传说,最终赋予了“鼎”特殊意义。据说最擅长治水的夏朝(约前2070-前1600)开国国君禹,在治水成功之后,把天下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了九只鼎来代表九个州。因此,九鼎成为国家权力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也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和传国重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后母戊鼎,高1.33米,重832.84千克,整体呈方形,布满精美的纹饰,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根据考古专家的鉴定,它铸造于商朝(约前1600-前1046)后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铸的鼎。后母戊鼎证实了商代晚期高超的青铜工艺,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后母戊鼎的得名,源自铸于鼎的腹部的“后母戊”三个字。最初专家们认为那个“后”字是“司”字,所以最初叫它“司母戊鼎”。直到20世纪70年代,古文字学家们对鼎上的铭文重新释义,才将它改名为“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于1939年在殷墟遗址附近,即河南安阳市武官村被一个农民发现。殷,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P12-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