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敦煌学十八讲

敦煌学十八讲

  • 字数: 3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荣新江
  • 出版日期: 2001-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10477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0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21世纪的敦煌学将别开洞天,仍能保持青春活力。敦煌学百年——海外汉学的奉献。本书介绍了敦煌文献新材料与新问题,敦煌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
内容简介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和莫高窟保存的艺术品,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每一个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生应当熟悉的内容。本书在包含敦煌学范围上超出了以往的介绍敦煌学的论著,同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概述推荐知识的基础上,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文献索引,同时配有大量的随文图片辅助文字说明,在注释中详细介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荣新江,男,1960年生于天津。敦煌学家、历史学家 。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Corresponding Fellow) ,兼任第7-8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新疆师范大学“天山学者” 。曾任中国唐史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唐研究》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编委、《中国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关系史、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民族史、敦煌吐鲁番学。
目录
绪论
一 何谓“敦煌学”
二 敦煌学的现状
三 敦煌学研究的旨趣和难点——以归义军史研究为例
四 本书的基本内容提要
第一讲 中国历史上的敦煌
一 两汉时期的敦煌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
三 隋唐时期的敦煌
四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
五 归义军时期的敦煌
六 西夏元明清时期的敦煌
第二讲 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一 张骞西行与丝路开通
二 文化昌盛与莫高窟的开凿
三 隋唐盛世与国际都会
四 佛教独尊与吐蕃、归义军的贡献
五 丝路改道与敦煌的衰落
第三讲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及文物的早期流散
一 王道士其人
二 藏经洞的发现
三 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
四 敦煌宝藏的命运和王道士的下场
第四讲 敦煌藏经洞的原状及其封闭原因
一 藏经洞的原状
二 归义军时期的敦煌藏经状况
三 构成藏经洞内涵的各种材料
四 封闭原因
第五讲 敦煌宝藏的收藏与整理
一 斯坦因收集品
二 伯希和收集品
三 奥登堡收集品
四 中国收集品
五 日本收集品
六 其他
第六讲 于阗、龟兹、楼兰、高昌宝藏的争夺
一 “西域古物争夺战”的序幕
二 二十世纪实叶的西域考古调查
三 西域考古的学术收获
第七讲 敦煌学对欧美东方学的贡献
一 俄国
二 英国
三 法国
四 德国
五 其他
第八讲 中国和日本的敦煌学研究
一 中国
二 日本
第九讲 敦煌学与隋唐五代政治、经济史研究
一 文书制度
二 官制与法制
三 兵制
四 均田、赋役制度
五 政治史
第十讲 敦煌学与中古社会史研究
一 人口与家庭
二 士族与基层社会
三 佛教教团与僧尼生活
四 敦煌文献中的民俗资料
第十一讲 敦煌学与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
一 吐蕃史
二 吐蕃统治敦煌
三 禅宗入藏与汉藏文化交流
四 甘州回鹘与西州回鹘
五 于阗王国
六 粟特聚落
七 三夷教
八 求法僧的记录
第十二讲 敦煌佛教、道教文献的价值
一 敦煌佛典概说
二 敦煌佛典的价值
三 敦煌的道教文献
附 唐代西州的道教
第十三讲 敦煌四部书抄本与中古学术史研究
一 经部
二 史部
三 子部
四 集部
第十四讲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
一 汉语
二 胡语
三 俗文学
第十五讲 敦煌学与科技史研究
一 天文学
二 数学
三 医药学
四 造纸和印刷术
第十六讲 考古、艺术视角中的敦煌
一 石窟形制与艺术风貌
二 雕塑艺术
三 敦煌壁画
四 石窟装饰图案
五 莫高窟以外的石窟群
第十七讲 敦煌写本学
一 纸张和形制
二 字体和年代
三 写本的正背面关系
第十八讲 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
一 关于伪本的近期新说法
二 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
后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