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极简明史

极简明史

  • 字数: 20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钢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686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11个关键人物、9个关键事件,用极简逻辑理清极复杂明史! ◆ 明太祖(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开创大明王朝;控制欲爆棚,登基后把后代、百姓、官员安排得明明白白。 ◆ 郑和:宦官界的偶像,七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 ◆ 明英宗(朱祁镇):一位经历丰富的皇帝,当过俘虏,关过禁闭,最后成功复辟。 ◆ 张居正:万历年间帝王师,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60年。 ◆ 明神宗(朱翊钧):这位皇帝在位48年,有28年不上朝,江山照样屹立不倒。 ◆ 明思宗(朱由检):“困难模式”开局,试图励精图治,却最终在煤山上吊自杀。 ◆ 翻开本书,带你用极简逻辑理清极复杂明史!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按时间顺序,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史实,选取了朱元璋、张居正、魏忠贤等11个历史人物,以及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等9个历史事件,通过叙述从明太祖朱元璋建国至明朝灭亡期间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来理清明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通过废丞相、设锦衣卫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皇权;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缔造“永乐盛世”; 郑和率领舰队,七下西洋,将大明的国威传至四海; …… 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而亡,明朝覆灭。 用极简逻辑理清极复杂明史!
作者简介
刘钢 1982年生,历史作家,资深媒体人。《品位》《艺术品鉴》等知名刊物主编;“路上读书”App、《北京青年》专栏作者。
目录
第一章 朱元璋——自卑的理想主义者
第二章 锦衣卫——无孔不入的特务机构
第三章 朱棣——雄才大略的盛世皇帝
第四章 营建紫禁城——故宫的前世今生
第五章 郑和下西洋——联结中国与世界
第六章 科举——通往庙堂的独木桥
第七章 朱瞻基——玩物丧志的艺术家皇帝
第八章 土木堡之变——帝国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第九章 夺门之变——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第十章 朱见深——被忽视的仁君
第十一章 朱祐樘——励精图治的明君
第十二章 王阳明——传奇的圣人
第十三章 朱厚熜——从此君王不早朝
第十四章 张居正——帝国经济的续命师
第十五章 王辰战争——一战定三国
第十六章 萨尔浒之战——后金的崛起
第十七章 魏忠贤——宦官专政的特别产物
第十八章 郑芝龙——称霸东南亚的海上霸主
第十九章 朱由检——孤独的皇帝
第二十章 蜀乱——天府之国变人间炼狱

摘要
     第一章 朱元璋——自卑的理想主义者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南京。 漆黑的夜幕中,皇宫的灯光就像萤火虫一般显眼。虽然烛光有些摇曳,但是丝毫不影响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的“创作热情”。“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既多,历事亦熟。”他伏案为《皇明祖训》作序,过往的几十年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飞快闪过。这位老人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此时他盯着身上的锦衣,紧锁双眉,感慨万千,眼中流露出一丝悲怆,回想起了自己不幸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7岁那年经历的大旱与瘟疫使得朱元璋的父母、兄弟相继离世,他不得不剃度出家,作为游僧漂泊度日,饱尝人间冷暖。洪武帝这时抬起头,从窗格望向了宫外扬子江的方向,又回想起了自己起兵举义时在徽州和浙东遇见了自己的谋臣刘基、宋濂时的场景,尽揽英才的兴奋之情顿时跃上心头,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在鄱阳湖之上挥斥方道,率领大军击败陈友谅的决胜时刻。 “皇上,茶凉了。”宦官的话打断了朱元璋的思绪。“哦。”他摆了摆手示意宦官退下,随后盯着自己的双手又陷入了沉思。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英雄少年,双手也呈现出老人的朽状,布满了皱皮。几十年的征战和对庞大帝国的经营,让他从一个受尽苦难的放牛娃成长为一代雄主。 回看他执掌帝国的这几十年,充满了现实主义与乌托邦式的纠结。他憎恨贪官,不惜对他们剥皮楦草,然而贪墨仍屡禁不止;他害怕大权旁落,于是废丞相,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却为后来的“明亡于厂卫”埋下了苦果;他希望人民安居乐业,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与教育政策,但是人心依然不古;他建立卫所,分封藩王,希望江山永固,换来的却是靖难之役…… 虽然有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朱元璋一手构建的大明王朝还是成了我国封建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一度强大的王朝。而其设立的封建制度之完备,更是令后来的康熙皇帝也不得不赞叹道:“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规模制度,准今酌古,咸当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清朝在行政制度的基础建设上,几乎是对明朝体制的照单全收。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放牛娃,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的轿子按照计划前往丞相胡惟庸的府中。突然半路上冒出一个身影,随行的卫兵迅速将其拿下,不由分说就是一顿老拳伺候。被打的人叫云奇,他毫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只是拼命地指向胡惟庸的宅邸。皇帝很疑惑,命人前去查看,才发现胡府中刀枪林立。朱元璋大惊,立刻下令回宫。 很快胡惟庸就以谋反的大罪被处死,不仅如此,包括韩国公李善长等功臣都受到株连,朝堂之上一片血雨腥风,三万余人相继被斩,这就是洪武时期有名的“胡惟庸案”。云奇是谁?这不重要,历史上甚至对于有没有云奇拦路这件事都存在很大争议。重要的是,“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掉了中书省。这起案件只是千百年以来皇权与相权之争的“载体”而已,没有胡惟庸,也会有别人做炮灰。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