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研究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研究

  • 字数: 2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博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985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体例格式到谋篇布局、从文字表述到语言风格等都存在很大差别,收录了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根植于丰厚的思想沃土和文化底蕴、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催生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挑战、认识观念更新:在新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理念创新:科学提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等六章。
作者简介
   张博,198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大同人,法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主要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担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华思想研究院常务理事,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录
导论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一 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是形势使然、时代必然
二 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三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与时代共发展、与实践同步伐
第一章 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根植于丰厚的思想沃土和文化底蕴
第一节 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理论创新的思想渊源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了科学认识的基本依据
二 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走向实践的重要启示
第二节 党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积累丰富了理论创新的思想宝库
一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初步奠定
二 历史转折后的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建设在革弊鼎新中恢复发展
三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 面向新世纪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发展实现与时俱进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创新的文化底蕴
一 刚健有为精神与文化自信
二 强国富民理想与中国梦
三 民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
四 礼治思想与核心价值观
五 “和合”理念与“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章 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催生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挑战
第一节 时代背景:新时代、新方位、新坐标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 世界正在重新认识中国
三 社会思想和社会意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第二节 现实挑战: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一 大国关系博弈角力,意识形态领域较量斗争加剧
二 经济社会调整变革,矛盾问题叠加显现深刻影响社会心态
三 多元思想文化交锋,各种错误思潮冲击主流意识形态
四 网络空间生态复杂,意识形态工作面对新的战场
第三章 认识观念更新:在新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第一节 深化认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规律原理的新阐发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 意识对物质产生反作用,表现为精神可以变物质的能动转化
三 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辩证统一、双向互动
第二节 特别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确立地位作用的新定位
一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
二 意识形态工作攸关全局、事关重大
第四章 思路理念创新:科学提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第一节 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提出方针原则的新概括
一 坚持围绕中心与服务大局相并举,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职责
二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立场
三 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策略
四 坚持统一思想与凝聚力量相并进,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节 充分认清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使命,作出目标任务的新判断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