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40亿年地球生命简史
字数: 3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作者: (英)尼克·莱恩
出版日期: 2022-07-01
商品条码: 978754963763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1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9.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世界上第一只眼睛何时出现?根据化石记录,第一只真正的眼睛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在5.4亿年前,也就是寒武纪大爆发开始的时候,那时候,几乎所有现存的动物门都毫无征兆地出现了。距今2.5亿年的大灭绝中,95%的物种都消失了,随后出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二叠纪大灭绝一下子就抹去了地球上约95%的物种,少数幸存下来的物种中包括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和现代鸟类的祖先。近期新研究成果表明,生命进化的过程并不如达尔文设想般有序进行,而是在某些瞬间,生命会发生剧烈而壮观的变形,这些喷涌而出的生命新形式改变了整个地球的样貌,并使我们的诞生成为可能。英国生物学家尼克·莱恩用基因科学新发现,书写全新生命史。翻开本书,颠覆你对进化的旧认知。
作者简介
尼克·莱恩(Nick Lane) 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因其在生命起源与演化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15年获得生物化学学会奖,还获得过BMC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进化研究奖等多项大奖。他是CLOE生命起源研究计划项目的领头人,也是林奈学会、皇家生物学会和生化学会成员。 除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屡获大奖,他还因在科学传播上的贡献获得迈克尔·法拉第奖等多个科普传播大奖。 尼克·莱恩出版了四本与生命起源和演化相关的作品。本书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并被《独立报》《泰晤士报》《自然》《新科学家》评为年度很好图书。《新科学家》称本书“新颖而令人敬畏,包含着深刻和重要的思想”,《独立报》称尼克·莱恩为“我们这个时代令人兴奋的科学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来自旋转的地球
第二章 DNA——生命密码
第三章 光合作用——太阳的召唤
第四章 复杂细胞——命运的邂逅
第五章 性——地球上伟大的彩票
第六章 运动——力量与荣耀
第七章 视觉——来自盲目之地
第八章 热血——冲破能量的藩篱
第九章 意识——人类心智的根源
第十章 死亡——不朽的代价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摘要
彼时日夜不断地交替,地球上的白昼最多不过五六个小时。地球绕着地轴发疯似地旋转。而月亮距离地球也比现在近得多,所以看起来异常巨大、沉重且具威胁性地挂在天上。因为空气中充满了尘与雾,其他的星星极少闪耀,倒是不断快速划破大气的陨石,让夜晚的天空绚丽非凡。偶尔透过晦暗红雾看见的太阳,也显得微弱不已,远不是今日这耀眼的样子。人类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虽然我们的眼睛不会像在火星上那样膨胀破裂,但会发现大气中无丝毫氧气可供呼吸。我们也许会绝望地挣扎上一分钟,然后窒息而亡。 称这个星球为“地球”其实根本名不副实,“海球”还差不多。就算是现在,海洋也占据着这个行星三分之二的面积,这一点从太空中看会很明显。而那时的地球更是一片汪洋,仅有少数火山岛从狂暴的巨浪间露出。因为受到那轮阴森巨月的牵引,海潮汹涌无比,可达几十米高。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已经比以前少很多了,曾经不错烈的一次撞击甚至把地球撞出一块,形成了月球。不过就算后来撞击已平静不少,海洋却仍然滚沸翻腾。海底也是一样,不断冒出气泡。此时地壳布满了裂缝,岩浆从下面涌出堆积成团,众多火山让整个世界如炼狱一般。这是一个永不平衡、无止境躁动的世界,是一个发烧的婴儿星球。 38亿年前,或许就是受到这个躁动不安的行星所激发,生命出现了。我们会知道这些,是因为有极少数岩石碎片历经万古,从不间断的变动中幸存下来。这些石头里残存着极少量的碳元素,从它们的原子成分来看应当是生命的痕迹无误。或许对于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来说,这样的证据过于薄弱,所以在学界也没有对此达成共识。但是如果我们再抽丝剥茧深入时间之中去,那34亿年前的生命迹象是毋庸置疑的。那时地球被细菌占满,这些细菌留下的除了碳元素痕迹以外,还有许多不同形态的微体化石,以及1米高的叠层石,这些曾经都是细菌生活的圣殿。往后的25亿年间,地球继续被细菌支配,直到第一个真正的复杂生物出现在化石记录中。不过有些人认为至今细菌仍然主宰着地球,因为动物和植物的生物量根本无法与细菌匹敌。 早期地球如何将生命的呼吸注入一堆无机物中?我们是专享的吗?是极为罕见的吗?还是只不过是宇宙中无数孕育生命的场所之一?从人择原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重要。人择原理认为,如果宇宙中出现生命的概率是千万亿分之一,那在这千万亿行星中出现生命的概率就接近于1。既然我们已经出现在地球上,那么很明显,我们所居住的行星必然就是那千万亿分之一颗。无论生命多么罕见,在这无垠的宇宙中生命总会出现在一颗行星上,而我们必定住在这一颗上面。 如果你和我一样,对于这种过度耍滑头的统计结果不满意的话,那再听听另一个同样令人不满的解释,是两位大科学家提出的: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以及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他们主张生命在别处形成,然后要么偶然,要么由某种类神的外星高等智慧“感染”到地球上的。这并非不可能,谁敢说这绝不可能呢?然而大部分的科学家恐怕都会对这个解释退避三舍。他们有理由规避,因为这等于宣告科学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连试一下的机会也没有。通常认为需要去宇宙的其他地方寻找救赎的原因是,地球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生命进化出复杂的形态。 但谁说时间一定不够?同样很好的诺贝尔奖得主克里斯蒂安·德·杜维(Hristian de Duve),就提出了另一个更惊人的观点,他说依照化学原则,生命的形成应该非常迅速。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化学反应必须迅速发生,否则就根本不会发生。如果某种反应要花上千年的时间才会完成,那所有的反应物在这段时间之内,大概早就消失殆尽或者降解掉了,除非还有其他更快的反应不断补充这些反应物。生命的起源必定是某种化学反应,所以同理,生命的基本反应肯定是自发而迅速的,否则就不会发生。对杜维来讲,生命更应该在1万年内诞生,而不是100亿年。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