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之普陀山

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之普陀山

  • 字数: 3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作者: (德)恩斯特·伯施曼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46207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于1906年,从北京出发,历经四年时间,先后游历了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行程数万公里,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专业系统地考察,留下了8000多张照片、2500多张草图、2000多张拓片和1000多页测绘记录。回国以后,他根据这次考察所获的资料,连续出版了多部论述中国建筑的专著。 伯施曼留下的这些带有详细数据的照片、拓片及临摹的图画,成为很多文物古迹少见甚至是专享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它们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文物古迹修复、古城复建等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参考数据。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与林徽因等人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都深受伯施曼的影响。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是首次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建筑进行全方面记录的专业论著。本书的出版,打破了“中国有几千年之建筑,而无建筑之学”的禁锢,对于我国建筑史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是《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第一卷,也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开山之作,初版于1911年,共收录240幅照片和手绘图,30余万字的描述和阐释。作者以普陀山三座主寺普济寺、法雨寺和佛顶寺为例,对普陀山的整体设计规划、各种陈设及岛上的宗教生活做了细致的描述,深刻而又细腻地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宗教思想与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柏林工业大学前身)教授,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伯施曼跨越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年,伯施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1933年至1935年间,被特聘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中国祠堂》《塔》《普陀山》等作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普陀岛概况
1地理位置
2普陀山的宗教意义与历史探究
3岛屿简介
第二章普济寺
第三章法雨寺
1法雨寺历史
2建筑概览
3入口建筑
3.1池塘与桥梁
3.2影壁
3.3牌楼
3.4旗杆
3.5石狮
4天王殿与两侧门屋
4.1四大天王殿
4.2两侧门屋
4.3鼓楼与钟楼
5玉佛殿
5.1栏杆与台阶
5.2外观
5.3内部
6大殿
6.1含义及总体布局
6.2平面与结构
6.3大殿外部
6.4大殿内部
6.5大殿内部陈设
7二十四孝
8御碑亭
8.1外观
8.2内部
8.3石碑
9法堂
9.1含义及整体布局
9.2平面与结构
9.3外观
9.4内部陈设
10两侧配殿
10.1准提殿
10.2关帝殿
10.3云水堂
10.4禅堂
11最北端平台建筑
11.1念佛堂
11.2游廊
11.3达摩祖师殿
11.4大客厅
11.5珠宝殿
11.6卧房
第四章寺中及岛上的宗教生活
1船员的佛事活动
2一位中国女富翁的
3僧人的每日工作
4僧人过斋
5作者日记节选
第五章佛顶寺
1四大天王殿
2大殿
3大悲楼
第六章墓与铭文
1僧人墓
2风水
3摩崖石刻
第七章返乡
日记节选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