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 字数: 1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46191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9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姑苏古城是苏州最靓的品牌,是“最江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书稿聚焦苏式生活,汇集了一大批苏州文史学者、作家的文字,全书文章共计15篇左右,从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入手,展现苏式生活的特点。文章内容大多围绕姑苏区展开,但又不局限于“区”的概念,而是追溯“姑苏”所指代的苏州、江南。进而升华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向读者展示了苏州的名城魅力。
目录
应添树女郎花:木兰堂遗事
望去茫茫香雪海
我笔下的江南人家
《浮生六记》中的苏式生活
“做人家”的苏州人会过日脚
穷穷穷,三担铜
苏州船菜的旧时光
老横泾面馆,你学不会
钱谦益的辛巳元夕情事
太多故事的毕老爷
最是多情柳亚子
定格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画面
《锦绣吴市》后记
拈花一笑
从《日用快览》看苏州的吃住游娱
地产中成药:吴]中医的秘密武器
夜访琴川书店
山塘街上说书院
摘要
     应添一树女郎花:木兰堂遗事文/孙中旺 木兰,又名望春花,因盛开于早春而得名。在中国文化中,木兰以其高洁之姿,颇受历代文人喜爱。早在先秦时期,屈原就在《离骚》中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北朝民歌《木兰辞》中,那位代父从军的英勇女子也以木兰为名。在宋词中,相关的词牌就有《木兰花令》《木兰花慢》《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等多种。 在苏州的地方文献中,和木兰相关的记载颇多,留下了不少风雅趣事和名篇佳作。关于木兰堂的典故尤其值得一说。 曾见霓裳舞 木兰堂是唐宋时期苏州郡署之后的一座厅堂,首见于白居易的记载。堂之得名,来自堂前遍植的木兰花。 宝历元年(825)五月,白居易赴任苏州刺史。他颇爱木兰花,曾赋诗多首,如《木兰》云:“妖娆轻盈态,与在楚宫词。紫房常自敛,日出折胭脂。”又如《戏题木兰花》云:“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再如《题令狐家木兰花》云:“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白居易如此喜爱木兰,歌咏再三,木兰堂又首见于其记载,故木兰堂之名疑为白居易所取。 作为有名的风雅郡守,白居易还曾在木兰堂里推广霓裳羽衣舞。自居易酷爱此舞,曾有诗云“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任杭州刺史时他就大力推行此舞;到苏州任刺史时,“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于是,他让好友元稹和苏州歌妓李娟、张态一起帮着推广,热情高涨。北宋时期,范仲淹曾到木兰堂怀古,作诗云:“堂上列歌钟,多惭不如古。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还特意在诗后加了注解:“白乐天为苏州刺史,尝教此舞。”可见自居易在木兰堂推广霓裳羽衣舞之事的影响。 自居易担任苏州刺史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政绩颇著,受到了苏州百姓的广泛爱戴。他对苏州也一直念念不忘,写了不少回忆苏州的诗词。很久以后,他的一位王姓友人赴任苏州,白居易因思念木兰堂前的木兰花,特意写下了这首诗: 一别苏州十八载,时光人事随年改。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为海。莺入故宫含意思,花迎新使生光彩。为报江山风月知,至今白使君犹在。 元是此花身 唐末乾符年间,苏州刺史李绘因在王郢之乱中弃城逃跑而被免职。王郢之乱被平定后,湖州刺史张抟移任苏州。当时苏州被叛军抢劫焚烧,市邑废毁,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张抟到任后重修了苏州城,恢复了地方秩序,并重新在木兰堂前大植木兰树。在木兰花盛开之时,张抟召集苏州的文人墨客前来木兰堂雅集,并即席赋诗唱和。 据《岚斋录》记载,当时名士陆龟蒙晚到,张抟接连命酒,陆龟蒙很快就喝高了。轮到他作诗时,他勉强拿起了笔,刚写下一句“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就颓然醉倒。张抟让在座的其他诗客续下去,均词不达意,无计可施。等到陆龟蒙酒醒后,拿起笔一挥而就:“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成为一时绝唱,这就是陆龟蒙的名作《木兰堂》的由来。 陆龟蒙是张抟的好友,从张抟在湖州刺史任上起就跟随张,后隐居苏州城外的吴淞江之畔,悠游野泽,和皮日休相唱和,世称“皮陆”。陆龟蒙性情高洁,庸俗之辈即使登门拜访,他也不肯相见。他不喜欢骑马,对乘船却情有独钟。他经常在船上设篷席,携带书籍、茶灶、笔架、钓具等,往来于水上,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朝廷以高士召见,他也拒绝前往。当时人称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等,为有名隐士、文学家。 木兰酒飘香 北宋时期,木兰堂依然是苏州地方官员和名士们的雅集之地。北宋初年的诗人杨备曾参加过木兰堂雅集,并有诗云:“木兰枝密树仍高,堂下花光照节旄。列鼎重茵歌舞地,金章同色使君袍。”其盛况可见。 天禧三年(1019),江西新淦人孙冕以太中大夫、礼部侍郎、直史馆之衔知苏州。在任时曾在木兰堂传酿酒之法,酿出的美酒就命名为木兰堂酒。木兰花开之时,酒香正浓,别具一番风味。 孙冕在苏州“治狱不滥,断讼如神”,深得民众喜爱。有次他患上了痈疾,老百姓还专门立了生祠为他祈福。胥门附近的白头桥因白是居易所建而得名,孙冕在任时主持重修,时人为之改名为孙老桥,沿用至今。史料中关于孙冕的记载大多与民生有关,酒税在当时的税收中占有较大比重,故他改木兰堂为酿酒之场也在情理之中。 后来,年近古稀的孙冕深感体力不支,思乡之情愈浓,于是上书朝廷,请求致仕归乡。他在州署的厅壁上题诗自勉:“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西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刺史,也须抖擞老精神。”还没有等到回复,他就安排妥政务,打点行装,与家人归隐九华山。 这首诗就是有名的《书苏州厅壁》,为历代致仕诗中的翘楚。朝廷得知后,“高其风,许再任”,但孙冕拒绝再出仕,就此终老山林。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