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词会意(全新修订版)

诗词会意(全新修订版)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周汝昌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2211693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中国诗词大会》倡导大家阅读的经典古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配套权威诗词鉴赏,《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极力倡导大家反复阅读的经典诗词,品读古典诗词的不二之选! ◆ 周汝昌女儿周伦玲亲自编选! 诗词大家周汝昌精选 21首好看古诗词,逐句讲评,指点迷津,溯源中华诗词文化源头,解读中国文人的“诗性”与“诗心”,体味唐诗宋词的“诗音”与“诗境”,带你感受经典的魅力,直抵中国人生活美学的真正源头! ◆ 品人间至美诗词,悟至真至纯境界! 读蕞好的诗,看蕞好的词,做蕞好的自己。那些美到窒息的古诗词,每一首都是经典, 每一句都是情怀。 字字都动情,句句是人生。阅读这些优美的诗词,能体会诗人们的万种情怀,也能使我们增长见识,得到教益。 ◆ 董卿、郦波、蒙曼、叶嘉莹联袂倾情推荐! 中国诗词是汉语好看好的精粹,隐藏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优选的方式之一。诗词更重要的贡献,是静水深流的想象力,是逆风顺风,无阻飞扬。让我们一起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跟随古典文学大家周汝昌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诗词之旅。
内容简介
中国诗的源头有两大端:一是中华民族的“诗性”与“诗心”;二是汉字语文的“诗境”与“诗音”。读诗说诗,不仅要懂字音字义、格律音节、文化典故和历史环境,更要懂中华民族的诗性、诗心、诗境、诗音。本书是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中国古诗词、谈论中国文化的著作,所赏析的作品,以个体鉴赏为立足点,既有传颂千古为大众所熟知的经典唐诗宋词,也有气韵生动却鲜有人识的诗词遗珠,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字、对联等做细致深入的评点和分析,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并冀望其发扬光大,为更多人所喜爱的深心苦志。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字玉言,天津人。我国有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曾就学于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后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职。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献芹集》《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红学目前一部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目录
辑一 飞红万点愁如海
飞红万点愁如海——说秦观《千秋岁》
桂华流瓦——说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花市光相射——又说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说柳永《八声甘州》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说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便做春江都是泪——说秦观《江城子》
应是绿肥红瘦——说李清照《如梦令》
笑从双脸生——说晏殊《破阵子》
长使英雄泪满襟——说杜甫《蜀相》
只是当时已惘然——说李商隐《锦瑟》
一上高城万里愁——说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辑二 相看两不厌
只是近黄昏——说李商隐《乐游原》
何处秋风至——说刘禹锡《秋风引》
空山松子落——说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春潮夜夜深——说王昌龄《送郭司仓》
明月来相照——说王维《竹里馆》
花落知多少——说孟浩然《春晓》
相看两不厌——说李白《独坐敬亭山》
闻说梅花早——说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
咫尺愁风雨——说钱起《江行望匡庐》
万事干戈里——说杜甫《倦夜》
辑三 诗词杂话
诗词杂话
中华要典有“葩经”
关于古典诗词的鉴赏
谈唐宋词的鉴赏
诗词韵语在小说中的意义
高中读词杂记
“思无邪”辨义
一篇《锦瑟》解人难
再论周美成上元词
宋人绝句评赏
陆放翁诗漫举
林黛玉三首长歌行
六十年来三首诗
辑四 诗的存在
心灵的网络
欣赏的对象
汉字痴迷
学诗
诗的存在
中华诗义
中华诗论悟“三才”
……

摘要
     飞红万点愁如海——说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在拙著《千秋一寸心》中,首篇讲的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乃是少游秦郎之作。今者此书开篇讲《千秋岁·水边沙外》,又是“山抹微云秦学士”之佳篇,这纯系偶合,原无用意,但于此也可看出我对少游怀有一种文缘心境的情怀。可是,对这方面我也要先说明几句,我和他并没有什么生平时代的共同之点。比如,前人评他“古之伤心人也”,我已引过,可是我自问衷怀并没有什么伤心之痛,像他那样执着而难以超脱,只能说是我很同情他,爱他的词笔有一种韶秀之气,与众不同。《千秋岁·水边沙外》风格笔致若与《满庭芳·山抹微云》相比,显得风流稍逊,而多了一些厚重与执着的感觉。此为何故?一时尚难说清,但有一点可以细心涵泳,便是这和《千秋岁·水边沙外》的词调、句法不无关联。 开头一句“水边沙外”之“沙”,我在别处讲过:本是吴人称河边淤积的细润之土地,特名为“沙”,恰与通常以为大颗粒的粗糙之土正好相反。这是第一义,需要辨清。第二,在古人诗词中,“沙”成为泛称之词,不一定非含纳本义的特点。例如,琴曲的名调有《雁落平沙》,还可以解为近水的地方大雁才喜欢。 可是,到了“新晴细履平沙”(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之句时,这个“平沙”就是一般平地的意思了——这种用法全由平仄韵律而选择,与“平莎”“平芜”“平原”“平川”……都是为了避用平声字而变通的结果,不一定非得有茂盛的草地不可;更有甚者,不明音律之理,错把平川的“川”写为河流,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应该想一想,听京剧《武家坡》薛平贵与王宝钏重逢后的那个唱谒时遇到“怀中取出银一锭,将银放在地平川……”,就是把银子放在地上,与河流全无交涉呀! 闲话少说。本篇从“水边沙外”写起,这“沙”却真是吴语的本意。在这儿,词人所感受的季节、气候及周围的环境、氛围就与干燥的地方有所不同——这是哪里?曰:城外之地区了。为何这么说?第二句点明:“城郭春寒退”。就分布而言,内城为城,外城为郭,词人点明这不是城圈之内,人烟阜盛、万家灯火。而这城外觉得春寒已退,和气将浓,这是江南芳春正好的时节了,所以下接三字的一联,你看怎样写法:“花影乱,莺声碎”,如此而已。可是,优选的艳阳春景已然芬芳满目、香气盈怀了。一个“乱”最为奇特,“乱”本非好字,而用在这里却大有妙趣,正如白居易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你看,这真好极了!只在此种地方才知汉字变化之妙——“乱”成为好看好的字眼了。不妨参看“红杏尚书”宋祁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人们纷纷议论,怎么把一个不好听的“闹”字用在词曲上了呢?而不能体会正是这个“闹”字,才把那花满枝头的春浓气息写得十二分饱满了。然后,你再看那个“碎”字,也是同样道理。这“碎”虽不能表示莺声委婉,却是群莺合唱的一片美景,就算自身不能感受,也已经入目盎然了。当然,这“乱”与“碎”,也包含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感受。 词人秦郎开头写明了春寒已退之后,只用六个字、两小句略为点染气氛,就让你感到确实寒退春回了。可是他立刻便把笔锋一转,说是在这么好的艳阳美景之中,却感叹:一是飘零,二是离别。美景越美,心情越难收拾。飘零者,天涯游子百般不遂人愿;离别者,相思相念的人也正是多愁多恨的缘由中心。所以,常言借酒浇愁,我却连吃酒的心情都不复存在,而离别之苦让人衣带渐宽、消瘦憔悴,这就是词人常说的“沈郎腰瘦”的典故。再接下去,才把问题正面摆明:“人不见”,是全篇的眼目、命脉、精神。这不见之人是谁呢?不必多言,只看“碧云暮合空相对”就能晓然、了然。这是词人牵挂于怀、不可时刻放下的一位有情之人,因为,他这儿又用了一个六朝诗人的典故,“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至此上阕完毕。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